主页 > 活動資訊 > 潮汕文化 >

【文化潮州】廣濟橋——建個橋墩十餘年,橫臥韓江八百年

时间:2021-05-07    来源:未知     作者:Dilin
     
        在潮州古城東門外,韓江之上,橫臥著一座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古橋。橋上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橋中段十八梭船巧妙相連可啟可閉,橋下石墩龐大雄偉如四面環水的陸地,這座橋便是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先生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廣濟橋。
廣濟橋全景圖
陳楚霖攝
 
       1988年廣濟橋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榮膺我國4A級旅遊景區,是潮州歷史地標性建築,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福建洛陽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1171),至明嘉靖九年(1530)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梁橋與浮橋獨特風格。歷經多次修建,2003年廣濟橋全面維修,2007年竣工。“廣川利涉開新運,傑閣重樓見舊儀”。修復後的廣濟橋,梁舟結合,聯閣重瓴,造型高雅;楹聯亭匾美輪美奐,詩文書法活色生香,令人歎為觀止。
廣濟橋上唯一牌坊-民不能忘坊 

陳楚霖攝
        牌坊系橋上的獨特建築物。廣濟橋東橋段,有一牌坊,坊上刻“民不能忘”四字。此坊源于清道光年間,潮州洪水肆虐,太守劉潯、分司吳均先後組織修復了被洪水沖毀的東橋,為表對二位官員的感謝,民眾在橋上修此坊,見證歷代先賢對潮州的傑出貢獻。
廣濟橋上唯一雕塑-鉎牛
          鉎牛是橋上極具標誌性的雕塑。系用鉎鐵所鑄,在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張自謙命人鑄兩鉎牛分立於東、西各一橋墩之上。道光廿二年(1842)的一次洪水,東橋鉎牛因洪水衝擊墜江,後來遂有“兩隻鉎牛一隻溜”民謠流傳。

廣濟橋中間十八梭船
         梭船可開可合。廣濟橋地處韓江下游,自古是閩粵交通要道。創建此橋,中段水流過於湍急無法建造橋墩,因此用梭船巧妙連接。梁舟結合的設計使廣濟橋更具靈活性,既方便過往群眾,又可為船隻讓出航道,在洪水氾濫之時還有洩洪功能。
一裡長橋一裡市
          獨特的橋市。廣濟橋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為各地貨物集散與轉運的樞紐。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在橋上修建亭臺樓閣,這更為商販們提供了絕佳的好去處,廣濟橋也形成熱鬧非凡的橋市。“一裡長橋一裡市”,“踏上湘橋不知橋,疑是身處鬧市中”,這些民謠形容的不止是廣濟橋上昔日的繁榮景象,更是潮人聰慧善於經商的一重大體現。

圖片來自鐘意攝影
       後經八百多年的風雨仍屹立不倒的廣濟橋,凝聚著潮人百折不撓,團結一致的精神;承載了無數潮人對家鄉無法割捨的鄉土情懷。廣濟橋所代表的,不僅是令人歎為觀止的造橋技藝和潮人非凡的智慧與膽識,更是維繫海內外潮籍鄉親的精神紐帶。
廣濟橋夜景

圖片來自長光裡
       “潮州八景”之一。暮春三月,韓江水漲,潮平兩岸闊,十八梭船連成一線,恰似長龍臥波,景色壯觀。清代邑人鄭蘭枝有詩贊道:湘橋春漲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激石雪飛梁上鷺,驚濤聲徹海門潮。鴉洲漲起翻桃浪,鱷渚煙深濯柳條。一帶長虹三月好,浮槎幾擬到層霄。
 
(來源:市文廣旅體局)



 

 



更多>>

同栏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