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下屬機構 > 國際潮學研究會 > 潮学新聞 >

潮汕方言:潮人的有聲標識和文化載體

字體大小: 時間:2022-01-14    来源:未知     作者:Dilin

  潮汕方言,也叫潮州方言、潮汕話、潮州話,學術性的名稱則是:粵東閩南方言,隸屬於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的閩方言下屬的閩南次方言,與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臺灣話、雷州話、海南話等屬於同一層次。講潮汕話的人口,在全球約有3個1500萬:在粵東的潮汕本土,有1500萬左右;在廣州、深圳、珠海和港澳等大灣區城市有1000萬左右,在北京、上海等全國各地城市有500萬左右,加起來是1500萬;而在東南亞、歐美和澳洲、新西蘭等國家,也有1500萬的華僑華人是講潮州話的(在海外,絕大部分華僑華人保留「潮州話」的名稱,不論是何地口音)。潮汕方言因為保留了較多的古漢語的語音、詞匯特色而受到著名專家學者的青睞。在瑞典著名漢學家高本漢(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的《中國音韻學研究》一書中,對33種方言做了詳細研究 ,從而得出「汕頭話是現今中國方言中最古遠,最特殊的」之結論。(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合譯,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第143頁)當然,他寫的「汕頭話」,就像菲姑娘(A.M.Fielde)和威廉·耶士摩牧師(Sev.William Ashmore)等傳教士的著作一樣,其實指的是那時候的潮州話,因為當時的汕頭市話音系還尚未形成。

高本漢(1889~1978)

  據著名方志編撰學者吳玨先生的後人回憶,《中國音韻學研究》的第一翻譯者、清華四大導師之一、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教授也曾經來潮汕調查過方言,在其日記中有在汕頭難以找到懂普通話的發音合作人和在汕頭火車站試著用剛剛學來的汕頭話買票去潮州成功的記載。

  這是民國時期把粵東閩方言標識為「潮汕方言」的「語言區域圖」。繪製單位是當時最權威的「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署名人是傅斯年、趙元任等。

  第一張把粵東閩南話標識為「潮汕方言」的語言地圖,趙元任先生也是三位主編者之一。陳凌千先生把他編著的潮音字典叫做《潮汕字典》、翁輝東先生把他的詞語考釋大作稱作《潮汕方言》,明顯是受到這類地圖集的影響所致。翁輝東先生在《潮汕方言自序》中就說:「紀元之廿二年(1933年),上海申報六十周年紀念,印行……分省地圖,有言語區域一頁,題曰『潮汕方言區』。審潮汕方言,於國家版圖,佔一位置,且海內學者,肯定古音存於潮州。」

趙元任(1892—1982)

  而為年長者熟知的潮音工具書,應該是那一批數量在幾十種、發行量數百萬之巨的潮音字典。第一類是「十五音」類同音字典。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是澄海張世珍的《潮聲十五音》(1913),其後有自署江夏懋亭氏的《彙集雅俗通擊木知音)》(1915)和蔣儒林的《潮語十五音》(1921),在潮汕本土和東南亞一帶,發行量很大。第二類是偏旁部首字典,民國時期有陳凌千的《潮汕字典》(1935)。新中國建立之後有吳華重等的《北京語音潮州方音新字典》(1957)、李新魁《普通話潮汕方言常用字典》(1979)、林倫倫《普通話對照·新編潮州音字典》(1995)和張曉山《普通話潮州話對照·新潮汕字典》(2005)等。

 

  1913年首版《潮聲十五音》書影潮汕方言中還保留了豐富多彩的古語詞,對其進行考釋的著作,較早的有民國時期潮州著名學者翁輝東的《潮汕方言》(1943年)。而半個世紀之後的1992年,李新魁、林倫倫的《潮汕方言詞考釋》手抄本出版發行。潮汕方言的熟語(包括成語、俗語、諺語、歇後語、格言等)有近萬條之多,形象生動而又富有生活哲理,浸透了潮人的幽默和智慧,搜集和解釋這些熟語的著作也很多。翁輝東先生的《潮汕方言》書影

  潮汕方言還是一種文化載體,沒有潮汕方言,就不會有潮劇、潮州音樂、潮州歌冊、潮語歌謠、相聲、小品和最近由於鳳凰傳奇組合唱了《我愛潮汕小吃》而大火的潮語歌曲……

  俗語說:「有潮聲的地方就有潮人。」我加一句:「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汕話。」潮汕方言是潮人的有聲logo(標識)。不管潮人的足跡去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它讓我們知道,我們是從什麽地方出發的,知道我們的根在哪裏!

  (來源:林倫倫方言茶話)

-end-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