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遊潮汕 > 資訊 > 潮州市 >

這座以潮州母親河命名的家廟,是海外潮州人心裏的「根」

字體大小: 時間:2022-06-15    来源:未知     作者:Dilin

  中國人無論走到世界那一個角落,身體裏流淌著華夏文化的血液是不會變的,流落四方的部件,我們可以拼接成一個精美絕倫的神龕,四散在海外的潮州遊子,也可以凝聚在一起,將屬於中國人特有的家風文化傳承下去。

  ——張國立

潮州文化不會被海水阻斷

  潮州精神不會被時代分離

  馬來西亞的第三代華僑林玉裳女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著潮州的傳統文化,修復了馬來西亞檳城的「韓江家廟」,這座家廟在2006年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是全世界第一個獲得該獎的潮汕式建築。

修復韓江家廟

  守住了潮州文化

  也傳承了潮人精神

  林玉裳,《國家寶藏》金漆木雕大神龕的今生人物 ,生在馬來西亞,長在檳城,祖籍潮州潮安。她是美國一家著名機械製造公司在亞太地區的負責人,一個偶然的機會與古建築結緣並參與到韓江家廟的修復工作中。她說,參加修復韓江家廟,不僅是因為韓江家廟資助她讀了四年大學,更是源於她對潮州文化的自信和珍愛。

  「潮汕精神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

  這是在我們的血液之中流淌著的精神。」

  林玉裳的爺爺從潮州來到馬來西亞的時候沒帶金銀,只帶了一把二胡和一本《潮語十五音》的潮州字典。從她五歲,爺爺就教她講潮州話、玩潮州音樂,泡潮州工夫茶。

  從韓江家廟的祠體

  看潮人的文化自信

  漂泊海外的潮州人,即使交通不方便,他們也要把潮州文化「帶」過去。韓江家廟就是由潮州的先賢,在沒有飛機的時代,從中國請來工匠、運進材料,用潮州的傳統手工藝建起來的宗祠,寄託著這些海外潮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神靈的崇敬,更彰顯著他們對潮州文化的自信。

  從韓江家廟的修復看潮人的工夫

  作為建築的門外漢,為了做好韓江家廟的修復,林玉裳一面請教行家一面買書學習,三次回潮州實地勘察,看潮州建築了解潮州文化,以舊修舊,從中國請師傅,用潮州材料,盡量保留舊的構件。不管立面的不開窗設計,還是屋頂上嵌瓷和灰塑的修復,都要有修復依據,都要拍攝記錄。一座家廟蘊藏著的是滿滿的潮州人的智慧,木雕、彩繪、嵌瓷、灰塑無不包含在內。門神有尉遲恭和秦叔寶的冠都是用黃金採用潮繡墊高繡的做法做的,房樑上漆要除去原本的化學漆然後再反反復復上五層漆才算完工……修復韓江家廟的每一步都發揮著潮州人做事一絲不茍的個性,歷經十八個月完成修復。



  從韓江家廟募捐

  看潮人對宗族的虔誠

  林玉裳說,當初和潮州會館的主席還有董事逐家逐戶去向潮籍同鄉募捐:她們進去的每一間房子,沒有一個人說不(捐款),每打一通電話,沒有一通電話說不。

  一個中藥店的老闆,打扮簡單,但是一聽要修復韓江家廟,他就以五個孩子的名義各捐五千,共捐了兩萬五(馬幣)。還有一個老人家臨終前的遺願就是讓兒子一定要把這張兩萬塊的支票交到潮州會館來修復家廟。

  家廟在每一個潮州人的心裏就是「根」,這些就是流淌在血液裏的潮州精神,這就是韓江家廟背後的潮州精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年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評審團評語:「這一座建於19世紀中期的韓江家廟是凝聚了檳城潮人社會的群體力量,而恢復了它原本的光彩和風貌,這種精神是我們所讚賞的。」



  林玉裳為韓山師範學院學生作題為《海外潮州文化的傳承,以韓江家廟的修復為例》的講座

  (來源:潮人遊紀)

-end-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