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谷饒為什麼又叫赤寮,有這麼一段故事
時間:2022-10-21 来源:未知 作者:國際潮團總會
西元1391年間,張姓始祖創大公因戰亂饑荒,維業難糊口,攜妻兒幾經輾轉途經深洋赤杜嶺,進入古時候未有赤寮的興仁鄉,選擇於大路邊靠水溝流水之處的地形,進行搭寮定居。 由於當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只有頭頂天腳踏地,該寮只有四支木柱,用茅草蓋項,是一所既無門戶又無牆壁的空草寮,暫且棲身居住。 日間往岐北墟討乞打工維持生活,夜間回歸草寮居住。不久與岐北洪員處淪交,問及居住何方場地,張創大曰:我居岐北往北,從深洋赤杜嶺落南中間住處,無門無牆赤草寮也,從此,赤寮二字便作為地名誕生。 為什麼既叫赤寮,後來又叫谷饒? 原來,創大公的裔孫張子鎮,當時運載了二船大米到潮州府城做生意,船隻開到潮州碼頭準備出賣,不料當地百姓連年受災糧食緊缺,百姓看到兩隻船滿載大米,有錢的準備購買,沒錢的準備搶奪。 張子鎮見此情景心知不妙,便心生一計,做個好人情,來個順水推舟,留下美名。他安慰府城百姓,豪情施送,大聲說道,大家勿慌,見者有份,因我得知府城百姓鄉親父老受災饑餓,田園失收,特意運來此糧作為應急救災,以表誠心善意。
消息一傳開,便傳到潮洲知府周碩勳處,知府接到消息隨即派官兵侍衛到達碼頭加以保護,起運發糧按人分配,並迎接張子鎮到達府衙做客,設宴接待,敬而加賓。 席間兩者論交,言談中,潮洲知府問及張子鎮家鄉何方,張子鎮曰:我居貴山都赤寮鄉。知府聽後,略有所思,認為赤寮二字很不雅稱,包含一窮二白之意,細觀張子鎮是豪氣富裕之人。說明該鄉應是五穀豐登物埠饒熟才對。故此,知府對張子鎮說:你這次慷慨送糧救災,我回送二字,作為你鄉之鄉名,你鄉應定名「谷饒」才是富饒之鄉,四甲之年,該鄉名譽四海,永遠發達。
張子鎮回鄉後,告知族親父老,我這次往府城做生意,連本帶利換來「谷饒」二字,由潮州知府命名獻給家鄉,作為我鄉鄉名。從此谷饒二字,延續至今。已是貳佰多年之久。細觀今日谷饒確是商埠之地,名譽四海。
(來源:谷饒圈)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