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博】新冠的預防、治療與展望(線上講座)
時間:2022-02-16 来源:未知 作者:國際潮團總會
2022年2月13日,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防疫線上講座【新冠的預防、治療與展望】成功舉辦,邀請到美國三藩市東華醫院行政總裁張建清博士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醫學院臨床麻醉學教授、主任醫師林軍博士擔任主講嘉賓。
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會長陳幼南博士在講座開始時,向參加講座的嘉賓和會員觀眾拜了個晚年,並表示目前正值香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希望能通過本次講座帶給大家關於抗疫的一些新啟示。
講座由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副會長林仕博士主持,林仕博士雖然人在美國,但了解到網絡和社交媒體有些信息混亂,難辨真偽,希望通過本次講座,為不同地區的潮籍觀眾提供防疫知識,幫助答疑解惑,成功抗疫自護。
講座第一部分由林軍博士從新冠的定義、病因、臨床表現、傳播及防護談起,並著重解釋了最新變種病毒Omicron的特性,科普多數人關注的關於疫苗接種、治療方案、居家防疫備用藥物等問題。
講座第二部分是張建清博士介紹了她帶領東華醫院在疫情爆發以來的戰略部署,東華醫院承擔起了防疫抗疫的重擔,與衛生局和政府合作,開展融合教育、檢測、預防、治療和接種疫苗為一體的防疫戰,讓該區83%的華埠居民接種新冠疫苗,並把新冠控制在低感染率。 兩位博士還就線上觀眾提問做了詳細解答。 Q1: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會長陳幼南:現在每年都需要打流感疫苗去增強抵抗力,因為流感病毒株每年都在突變。請問林軍博士,我們需不需要每一年都要接種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來增強保護呢? 林軍博士:每一年都要打COVID-19疫苗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病毒繼續突變下去,原先接種的疫苗效果不足,目前還沒有完全肯定的答復。比如在以色列COVID-19疫苗接種很早就普及,我們才剛剛開始接種第三針加強抗體,他們已經開始接種第四針COVID-19疫苗了。至於日後是否每年都要接種疫苗增強針,這個可能性還是蠻大的。 Q2: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會長陳幼南:目前已經有Delta 、Omicron,如果有出現新的病毒,是否會替代之前的病毒,還是會共存? 林軍博士:目前Omicron的傳染性比Delta還要高,百分之九十幾是Omicron,還有百分之幾是Delta,所以兩個病毒還是有可能性共存的。但感染過Omicron康復後,產生的抗體再次感染Delta的機會是很低的。 Q3: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我想請問一下張建清博士,關於病毒追蹤的問題。因為自從變種病毒Omicron誕生以後,因為傳播率大,有些國家已經不進行追蹤了,追蹤病例對於變種病毒Omicron是否有用? 張建清博士:因為在美國,現在變種病毒Omicron確診後,有些患者幾乎沒有任何症狀,這樣是沒辦法進行追蹤。我們所說的追蹤是早期沒有疫苗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沒有疫苗的保護,確診後情況會比較嚴重。就像變種病毒Omicron確診後,病狀不明顯,也沒有去醫院檢測,所以追蹤便沒有意義了。目前美國都是派發快速檢測包,如果檢測為陽性,建議留在家裡自我隔離。
Q4: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想請問一下林軍博士關於疫苗的有效率,香港目前有兩款疫苗提供給市民,一款是滅活疫苗,一款是mRNA疫苗。如果前面兩針打了滅活疫苗,第三針最好是打mRNA疫苗,這樣是否才有較高的抗體? 林軍博士:我目前還沒有看過更多關於滅活疫苗的數據,但有些人在中國接種了兩針滅活疫苗,來美國接種了第三針mRNA疫苗作為加強針,他們所產生的抗體是很高的,甚至比只接種了一針mRNA疫苗所產生的抗體還要高,所以接種滅活疫苗對身體是有用的。至於接種了兩針滅活疫苗,第三針是否接種mRNA疫苗比較好,我是讚同這個觀點的。前兩針接種了滅活疫苗的話,身體會有抗體,只是沒有mRNA疫苗產生的蛋白質多,但接種mRNA疫苗對身體的反應是比較大。 Q5:國際潮團總會執行秘書長林楓林:現在報道跟專家指面對新一波的疫情建議戴N95跟KN95口罩,外科口罩是否已經不能抵抗新的病毒?請問是否有這種說法? 張建清博士:我個人從2020到現在兩年都沒有戴過N95口罩,平時只有戴一個外科口罩作為防護,目前都沒有確診過。我認為不管是N95口罩還是KN95口罩,只要口罩要覆蓋你的臉部,合適你的臉型,確保不會露出鼻子或嘴部,就會有保護作用的。 林軍博士:我個人的經驗是只有在ICU(深切治療部)或手術室進行插管的時候才會戴N95口罩,平時在醫院或在外都是只戴一個外科口罩,目前也沒有感染過新冠病毒。如果你能忍受N95口罩的話(會比較難呼吸),也是沒有問題的。如果你不是在一個病毒濃量高的地方,其實戴一個外科口罩就夠了。不過如果你能接受N95口罩的話,也是可以戴的,並沒有任何壞處。
Q6:新加坡潮籍博士聯合會副會長林治平:我想請問一下一個家庭有一個人感染了,其他成員是否都會感染?那一個家庭在家裡如何避免交叉感染?如果身體維他命D3比較少抵抗力比較低,有沒有其他食物可以代替補充? 林軍博士:在有疫情的情況之下,我們提倡在家裡做一些衛生防護,你所提到的使用公筷是一個好的例子,也是一個好的習慣,我是十分讚同的。一個家庭裡面有一個人感染,其他成員受感染幾率是很高的,但也有例子是一個家庭有一個人感染,其他人都沒有感染的情況出現。我自身就是一個例子,我家裡的小女兒感染了,但我沒有確診。也有朋友的女兒感染了,都是一起生活也沒有感染,這些都是跟個人衛生有關係的。就算接種了兩針疫苗也是會確診的,但確診後狀況會比較輕微,很低的幾率變重症。至於維他命D3的吸收,平時有曬曬太陽或可以透過營養補充品去補充。 Q7:線上觀眾:我有一位80後朋友,接種了三針滅活疫苗,一個月後得了急性白血病,那想請問一下這是偶然的事件還是疫苗存在的風險? 林軍博士:我個人是看不到任何關係,其實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同時發生,但也沒辦法證明兩者之間有任何關係。 張建清博士:如果說接種疫苗導致白血病的變化,但這是在接種了疫苗後一個月產生的,時間上也太快了。目前很多人都打了疫苗,還沒見過這種case。
Q8: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常務理事魏雁濱教授:現在有些癌症患者跟小孩擔心疫苗對他們有些影響,想請問一下兩位博士如何看待? 林軍博士:這些就屬於觀念問題了。其實主要還是要判斷你所在的地方、風險問題以及所治療的情況,因為每一個癌症病人的情況不一樣,有可能某一種治療受干擾,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但是如果癌症病人的腫瘤治療過且穩定的話,這種是屬於高危人群,而且癌症病人身體比較普通人差,所以就建議接種疫苗。 張建清博士:關於怎麼說服老人跟小孩去接種疫苗,屬於教育方面的問題。最重要是從疫苗有效性跟疫苗安全性去講解。現在太多虛假信息導致很多人不敢接種疫苗,所以要通過官方跟專家解釋,讓他們了解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通過此次講座,在林軍博士及張建清博士專業深入的引導下,冀能提升觀眾對疾病及疫情的了解,減少恐慌及負面效應,正確開展防疫抗疫知識宣傳,接種疫苗,做好自身防護,爭取早日戰勝疫情。 (來源: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 -end- (責任編輯:國際潮團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