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廣東省委原副書記、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3日16時18分在廣州逝世,享年88歲。
國際潮團總會唁電
盧瑞華原省長出席國際潮團聯誼年會
左起:周南、盧瑞華、林若、李嘉誠出席第八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
盧瑞華省長在第八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獻辭全文
盧瑞華省長為第九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題詞
盧瑞華省長為第九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獻辭全文
盧瑞華原省長簡介
據公開簡歷顯示,盧瑞華,1938年11月出生,廣東潮州人。研究生學歷,高級工程師,教授。1963年中山大學物理系畢業,1966年中山大學物理系分子光譜專業研究生畢業。同年9月參加工作,在佛山市開關廠當工人。1970年調入佛山市分析儀器廠當工人。
1972年6月入黨,後任廣東省佛山市分析儀器廠技術股長、工程師、廠革委會副主任、副廠長、廠長。1982年後,任廣東省佛山市經委副主任兼分析儀器廠廠長。
1983年後,任中共廣東省佛山市委常委。1985年後,任中共廣東省佛山市委副書記,佛山市市長。
1991年後,歷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東省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1993年2月當選為廣東省副省長。1993年5月當選為第七屆中共廣東省委常委。1996年2月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1996年2月至2003年1月任廣東省省長。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任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十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
盧瑞華原省長社會貢獻
1963-1964年間,香港市民於製水期間排隊輪候取水時的情況
1965年「東深供水工程」完工,開始對港供水。此後20多年,港方多次求援增加淡水供給,供水工程先後投入巨資進行了多次擴建,滿足香港發展需要。1999年開始,廣東省再次投入47億元人民幣,對東深工程進行全面升級改造。
1963年,香港大旱,只能每4天供水1次
「一次直接投入近50個億,在當時是個天文數字,也是廣東省水利系統的頭號工程,」那時候粵東、粵西也同樣缺水嚴重,幾千萬人等著水利建設,盧瑞華當時任廣東省省長,省裏一下子籌不出那麼多錢,決定先解決香港同胞的需要。
「這一次改造不僅考慮水量的問題,更關注水質的問題。」盧瑞華生前表示,考察了廣東省內水資源之後,選定了水質最好的東江河源水庫,「我找了當時河源市委書記,讓他把水庫附近的三個水泥廠拆了,放棄庫區公路,安排庫區移民,整個水源地嚴格保護起來,省財政每年拿幾千萬元來補貼。」
多年呵護之下,河源水庫如今青山綠水,風光優美,成了河源生態名片「萬綠湖」,每到週末總有不少香港遊客慕名而來旅遊觀光,飲水思源。
東江上游河源、惠州兩市封山育林,實行水源生態涵養
「水流在進入珠三角人口密集區之後,從天然河道輸水改為封閉管道輸水,在當時這是全國罕見的。」盧瑞華生前表示,不計成本建設幾十公里巨型專用管道,是為了讓香港同胞喝到原汁原味的東江水。
2003年1月,東改工程提前啟動向港供水,時任省長的盧瑞華笑著對前來出席儀式的香港水務署官員說:「東江水好,希望香港同胞喝了東深水臉色更紅潤。」
金湖泵站供港東江水取水口
盧瑞華生前曾說,「東深供水工程,滿足了香港四分之三的原水和深圳一半的用水需求,可以說沒有這個水源保障,就不可能有香港、深圳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對港供水,供應的是粵港同胞共同發展的生命之源,廣東省一定會繼續用心做好這個生命工程!」
東莞市金湖泵站供港東江水取水口有一尊巨型雕塑,「母親」哺乳懷中的嬰孩,神情包容而悲憫地俯瞰大地
在金湖泵站之側的東深工程紀念廣場上,聳立著一個二十多米的雕塑——一位母親在為懷中的嬰兒哺乳,基座上刻著盧瑞華題寫的四個大字「生命之源」。塑像前,時常有香港同胞專程過來合影留念。
(來源:南方+、大公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