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國際潮青文化尋根公益夏令營於7月24日開營。本次公益夏令營活動由國際潮團總會、深圳市海外交流協會、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汕頭市僑務局、潮州市僑務局、揭陽市僑務局擔任指導單位,國際潮青聯合會主辦,國際潮商經濟合作組織、壹基金潮汕母親慈善基金、深圳市潮青商會公益基金會、深圳市潮汕商會、深圳市潮汕青年商會、深源青創中心、深圳市普寧商會支持和協辦。
45名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英國、柬埔寨、菲律賓和中國香港、廣州、深圳、東莞、肇慶、重慶、海南等地的6-17歲的小潮青參加本次夏令營。本次夏令營為期六天,孩子們繼行程首站走進深圳這座創新之都,感受其時尚活力與脈動之後,他們又走進古郡揭陽,繼續進行這場文化尋根之旅。
揭陽站:體驗非遺魅力
7月25日,孩子們從深圳乘坐高鐵抵達潮汕站,揭陽炮臺大劇院為他們準備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在這裏,孩子們學習了英歌舞,這種充滿力量與韻律的傳統舞蹈,以其獨特的步伐和隊形變化,深深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嘗試著模仿英歌舞的基本動作,雖然動作略顯生疏,但眼中滿是興奮與專注。
隨後,孩子們觀看了潮汕人文藝術大型舞臺劇《大潮歸來》。該劇是一部融合家國、正義、民族、信仰的潮汕文化的文旅舞臺巨作,以揭陽中華戰舞《英歌舞》為故事載體,以潮汕百年奮鬥歷程為脈絡,融合潮汕民間傳統社慶活動,串聯祠堂根脈、家國情懷與至親大愛,借前沿光影科技與藝術敘事,展現信仰傳承,致敬潮人精神。
《大潮歸來》由20多名藝術家聯合創作,引入多項先進舞臺藝術和技術,搭配唯美的聲光電效果與大型舞美工程,利用全息影像打造夢幻舞臺。在50多名舞臺藝術家的激情演繹下,為觀眾帶來一場身臨其境、感人肺腑的視聽盛宴。
《大潮歸來》是中國第一部英歌題材舞臺劇,也是潮汕首部劇院式全息幻境舞臺巨作。不僅有故事,有人物,更加有潮汕大地的傳統民俗藝術。演員們精湛的表演技藝和華麗的服飾,讓孩子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回溯熱血歲月,感受潮汕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見證潮汕大地的靈魂迴響。
傍晚,孩子們來到揭陽好運村。這裏熱鬧非凡,國際潮青聯合會常務會董、揭陽潮人青年英歌隊的發起人楊經緯帶著英歌舞隊以熱烈的歡迎儀式迎接孩子們的到來,現場鑼鼓喧天,氣氛熱烈。
揭陽青年英歌隊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英歌表演,隊員們身著傳統服飾,動作整齊劃一,展現出英歌舞的雄渾氣勢。緊接著,武術家登場,表演了醉拳,一招一式剛勁有力,孩子們深深被這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所感染,發出陣陣喝彩。
汕頭站:走進「百載商埠」尋根
7月27日,尋根之旅走進汕頭,孩子們首先到達君華海逸酒店,來到潮人潮菜研究院,受到唐逸蘋院長的熱烈歡迎。
潮人潮菜研究院立足於展示潮人風采,傳播潮菜魅力,發展潮菜產業,主要開展對潮菜系列課題的全面深入發掘、研究和創新,為潮菜產業標準化、國際化、品牌化提供研發成果,為潮菜人才培育、潮菜非遺項目保護、潮菜產學研融合出謀獻策、探索路徑,組織潮菜文化技藝交流活動以及開展就業指導和技術培訓等服務。
在潮人潮菜研究院,孩子們不僅品嘗到了地道的潮汕美食,還深入瞭解了潮汕菜系的獨特魅力。李紅梅老師為孩子們介紹了潮菜的文化內涵和潮汕時年八節,讓孩子們在味蕾的享受中,感受到了潮汕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在心裏栽下傳承與弘揚潮人潮菜文化的種子。
隨後,汕頭市蓬洲青年醒獅隊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舞獅表演。孩子們被醒獅的靈動與威武深深吸引,讚歎不已。
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孩子們學習了舞獅的基本步伐和動作,體驗了這項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通過親身參與,孩子們不僅體驗學習了舞獅的技巧,更感受到了潮汕人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
下午,硯峰書院粵東首席代表李琦老師為孩子們上了一節感恩哲思課。在李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深入思考了感恩的意義,學會了如何表達對家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並用僑批的格式表達。
隨後,孩子們在李紅梅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僑批文物館,聆聽了僑批知識講座。汕頭僑批文物館創建於2004年,為國內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潮汕話把「信」稱為「批」,僑批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管道或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特殊憑證。僑批作為汕頭開埠文化的特色,承載著潮汕人民敢闖敢拼又思鄉愛家的情懷。
孩子們在這裏學習了僑批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並在夏令營中學習寫僑批,作為重要課程。在夏令營結束時,孩子們都給家裏人寫了一封家書僑批,表達了他們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家鄉文化的熱愛。
孩子們還參觀了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孩子們通過豐富的展品和詳實的介紹,深入瞭解了潮汕華僑的歷史和文化。
他們看到了潮汕華僑在海外的奮鬥歷程,感受到了他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對祖國的貢獻。這次參觀讓孩子們對潮汕華僑的歷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
晚上,孩子們在潮陽區委常委謝曉丹的邀請下,來到了潮陽後溪文化廣場,潮陽人民為他們準備了一場精彩的文藝盛宴。潮陽笛套音樂隊帶來《潮州大鑼鼓》震撼登場,孩子們被這激昂的鼓聲深深吸引,感受到了潮陽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後,潮陽女子腰鼓隊和女子英歌隊帶來了別樣的木蘭風采,她們的表演充滿了力量與美感,展現了潮汕女性的堅韌與勇敢。醒獅隊和英歌隊的表演,青春活力與傳統魅力相得益彰,讓孩子們不斷歡呼叫好。
2025國際潮青文化尋根之旅夏令營走進汕頭,孩子們探尋了許多關於自己根的文化故事,收穫許多知識與感動。在以後的旅程中,他們將帶著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和對祖國的深情,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潮州站:科技與傳統的完美邂逅
7月26日早上,孩子們走進凱普生物科技公司,探索現代科技的奧秘,開啟充實而多彩的行程。
在凱普生物科技公司,孩子們認真聆聽老師講授生物科技知識,看著面前的實驗儀器,眼中閃爍著好奇與興奮的光芒,他們驚歎於科學的神奇,也對生物技術在醫療、農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孩子們學習了 DNA 技術的原理和應用,並動手進行了簡單的DNA提取實驗。孩子們說,在這裏感受到了科學實驗的有趣和神奇,學習到了有用的科學知識,也讓自己增長了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下午,孩子們在湘橋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區海聯會會長陳榆阿姨的帶領下,在湘橋區海外聯誼基地、湘橋區港澳臺及海外青少年交流基地——潮響鼓社學習非遺二十四節令鼓。二十四節令鼓是馬來西亞華人結合中華文化的創作,是由藝術家陳徽崇及詩人陳再藩於1988年聯合創作的一種鼓樂表演,2009年被列為馬來西亞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令鼓內容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令為創意,結合南方廣東獅鼓和傳統書法藝術的特點,氣勢磅礴,鼓舞人心。二十四節令鼓以擊鼓為基礎,加上武術、舞蹈和配樂,形成自成一格的藝術。
鼓樂是節慶的聲音,鼓是傳統的脈搏,也是海外華人對祖先的一種想念,二十四節令鼓的鼓聲,就像一種來自中國古老文化的呼喚。二十四節令鼓鼓陣的表演充滿中華色彩,其中或有農夫春天耕種的動作,或有秋天收割的動作,隊形變化繁複,節奏快慢有致,學習二十四節令鼓就是對中華文明的一種繼承和創造。孩子們認真聽取了老師關於二十四節鄰鼓的節奏把握和鼓點敲擊的介紹,以及上手練習擊打,感受到了這種傳統鼓樂的魅力,也提升了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
隨後,孩子們又投入到潮州剪紙技藝的學習中。潮州剪紙是潮汕地區傳統民間藝術之一,與潮州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潮汕地區不論城市鄉村,每逢傳統節日、壽辰、婚姻嫁娶,都用剪紙貼飾在禮品上。剪紙又作祠堂、廟宇和日用品的裝飾,以祈祥瑞吉利、萬事勝意。
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用剪刀和紅紙,剪出了各種精美的圖案,如蝴蝶、花朵等,體驗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讓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夜幕降臨,孩子們來到潮人美食城,學習製作紅桃粿和手打牛肉丸。在師傅的指導下,孩子們親手揉面、包餡,製作出一個個形狀各異的紅桃粿;又拿起木槌,有節奏地捶打牛肉,感受著傳統美食製作的樂趣。品嘗著自己親手製作的美食,孩子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
晚上,孩子們夜遊牌坊街,欣賞著街邊精美的潮繡和木雕作品,這些傳統工藝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讓孩子們讚歎不已。
最後,孩子們在湘子橋欣賞了燈光秀。五彩斑斕的燈光映照在古老的橋身上,為這座千年古橋增添了一份現代的浪漫氣息。孩子們在燈光秀的映襯下,合影留念,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
在潮州站的第二程,孩子們來到了鎮海樓。這座古老的建築見證了潮州的滄桑變遷,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潮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莊宋太叔叔早早就在鎮海樓等候,熱情地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莊宋太叔叔帶領孩子們遊覽鎮海樓,為他們詳細講解這座歷史建築的悠長歷史和背後的故事。孩子們跟隨著莊部長的腳步,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聆聽著鎮海樓的前世今生,對潮州的歷史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他們瞭解到,鎮海樓不僅是潮州的標誌性建築,更是潮州人民智慧和勤勞的結晶。在鎮海樓的每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中,孩子們感受到了潮汕歷史文化的厚重。
隨後,孩子們在李紅梅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金石鐵枝木偶傳承中心。這是一個充滿傳統藝術魅力的地方,孩子們在這裏學習瞭解一項古老的木偶技藝——鐵枝木偶。
鐵枝木偶是潮州地區獨特的傳統藝術形式,以其精湛的技藝和生動的表演深受人們喜愛。在傳承中心,孩子們受到了專業老師的熱情接待。老師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鐵枝木偶的歷史和發展,展示了各種精美的木偶道具。
孩子們在鐵枝木偶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培森老師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鐵枝木偶的基本操作技巧。他們小心翼翼地拿起木偶,嘗試著控制木偶的動作,讓木偶在手中「活」起來。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他們不僅學會了基本的木偶操作,還在老師的鼓勵下,嘗試自己創作一部小劇場。孩子們分成小組,討論劇情、設計角色、編排動作,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歡聲笑語。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賦予了木偶新的生命,讓這項古老的技藝煥發出新的活力。
2025年國際潮青文化尋根之旅,圓滿結營
7月28日,隨著《歌唱祖國》的激昂旋律在潮州迎賓館響起,2025年國際潮青文化尋根公益夏令營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圓滿落下帷幕。潮州市副市長周茹茵和夏令營班主任李紅梅老師、小營員們以及部分營員家長一起出席了結營儀式。
這場文化之旅讓孩子們深入體驗了潮汕文化的獨特魅力,收穫了滿滿的感動與成長。
結營儀式上,周茹茵副市長在致辭中對孩子們在夏令營中的表現給予讚賞。她說:「孩子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這次尋根之旅,成功築牢了新生代潮青『我是誰』的身份認同,標注了『從何處來,向何處去』的信念座標,這正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根、魂、夢』新時代僑務工作理念最生動的詮釋與回應。」 她希望孩子們能將這次尋根之旅的所學所感帶回自己的家鄉,傳播潮汕文化的魅力。她還給孩子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小禮物,鼓勵他們繼續探索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班主任李紅梅老師用一張張照片、一段段視頻,帶領大家回顧了這五天的精彩瞬間。從深圳的科技體驗到潮州的非遺學習,再到揭陽、汕頭的傳統文化尋根,孩子們的每一個行程活動都非常有意義,充滿探索意味,且收穫不斷。
在潮州,孩子們學習了潮汕非遺英歌舞和二十四節令鼓,感受了潮汕美食的魅力,親手製作了手打牛肉丸和潮菜。在汕頭,他們深入瞭解了僑批文化,學習了如何寫僑批。在揭陽,孩子們體驗了舞獅等傳統技藝。每一段經歷,都讓他們對潮汕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孩子們在結營儀式上也驕傲展示所學,用鐵枝木偶為大家獻上一出好戲。
在莊重而溫馨的氛圍中,周茹茵副市長和班主任李紅梅老師為孩子們頒發了結營證書。這不僅是對孩子們五天努力的肯定,更是對他們未來成長的期待。
營員代表林松銳在結營儀式上發表講話,他感謝老師們帶領他們感受潮汕地區優秀的文化,表示這次夏令營讓他更加瞭解自己的根在哪里,也更加堅定了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決心。
小營員陳芊含和肖粟毅在儀式上表達了對這次夏令營的不舍之情。他們說,這五天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結交了許多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這些經歷將成為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
營員家長們也紛紛上臺,表達了對孩子們在夏令營中的蛻變的感激之情。家長們表示,孩子們在這次夏令營中不僅學到了豐富的知識,更在團隊合作、文化理解和自我表達方面有了顯著的進步。他們感謝班主任紅梅老師和所有非遺傳承人老師工作人員為孩子們提供了這樣一次難忘的學習和成長機會。也感謝各單位的精心組織和辛勤付出,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難忘的文化尋根之旅。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能夠深入瞭解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活動尾聲,全體營員和嘉賓齊聲高唱《We Are the World》和《歌唱祖國》,用歌聲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孩子們的歌聲充滿了力量和希望,展現了新一代潮青的活力與擔當。
2025年國際潮青文化尋根公益夏令營雖然已經結束,但孩子們心中的文化種子已經開始發芽。他們帶著對潮汕文化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深情,將繼續在世界各地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成為連接海內外的文化使者。
(來源:國際潮青聯合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