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喜歡經商,腦子裏都是商業細胞,在潮汕人之中,湧現出了一大批令世人矚目的商業奇才,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一個族群竟然能夠培育出如此多的商業巨子呢?大家不妨來看看下面的這些俗語,也許把你曾經也耳聞的這些俗語串起來,我們也可以找到答案的一方面。它們就是潮汕人在經商之時的「生意經」。這些「生意經」是潮汕人千百年經商活動的經驗總結,代代相傳,正是「生意經」,指導熏陶出了一代代傑出商業人才。
1.「三牲敢食,釘球敢絆」
——勇於冒險。
潮汕俗語「三牲敢食,釘球敢絆」來源於民間的祭神活動,在以前潮汕某些地區的祭神活動之中,神漢必須光著上身揮舞著釘球,或者躺倒釘床上,以顯示自己的神力,也表示對神明的尊重,祭祀活動之後,神漢可以獲得錢財以及民眾供奉的三牲祭品。這句俗語的原意是:「要想獲得三牲,就得敢於揮舞釘球」,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潮汕近海,潮汕人富有冒險的海洋精神,潮汕人從來就不忌憚危險,為了生存,為了發展,他們勇於與惡劣的環境搏鬥,在搏鬥之中,逐漸學會征服環境的本領。商場便是戰場,沒有非凡的膽氣,不敢冒險果斷出擊,便常常會錯失良機。
反映潮汕商人勇於冒險的其他俗語還有:
富貴出兇年(兇年既是災難,又是機會,有膽識的人會把握住機會);
食蠐試身份(「蠐」,一種梭子蟹,潮汕人喜歡生腌了吃,頗似「茹毛飲血」,不敢吃者,會招人取笑);
橋頭撈杉——老仲頭(潮汕解放前常發大水,杉木從上遊順山洪沖刷下來,被稱為「老仲頭」的見過世面經驗豐富的人,卻敢於在橋頭上從湍急的水中把杉木打撈上來,因而發財)。
2.「銅錢出苦坑」
——刻苦耐勞。
許多傑出的潮汕商人當初因為家道艱難,而遠走南洋。剛踏上異國他鄉之時,他們一無所有,「所企五腳砌,所吸煙仔蒂(住在屋簷底下,撿別人抽剩的煙頭吸)」,他們靠著出賣廉價的勞動力為生,「個錢三點汗」,「一下鋤頭三脬涎」,能經天磨真好漢,風雨過後見彩虹,他們憑著這種刻苦耐勞的精神,頑強地承受著艱苦的環境,一點一滴地積累著原始資本,他們的創業史,印證著「銅錢出苦坑」的俗語。
反映潮汕商人刻苦耐勞的其他俗語還有:
汗加目汁少(汗水流多了,就不會因為貧窮而掉眼淚);
力食值,惰食涎(勤勞的人吃好東西,懶惰的人吃別人的口水);
白飯好食田著做(米飯好吃,要吃到米飯,就必須辛勤耕作);
三日早起當個工(早起三天,可以多幹一天的活)。
3.「算盤扣到無子」
——精打細算。
經商離不開精明的頭腦,潮汕商人的精明也是聞名於世的。許多潮汕商人的商業道路都是從商店的學工開始的,因為家貧或者其他原因輟了學,父母便讓他們到親戚或者同鄉開的商舖裏做幫工,「學做生理」,經過商舖裏的耳濡目染,這些年輕的幫工們可能識字並不多,但是他們通常都會打得一幅好算盤,算得一手好數,他們精明到「算盤扣到無子(計算得太多,算盤的子都給打沒了)」。正是這樣子的一分精明,使得潮汕商人能夠「小小生理能發家」,憑借著一丁點的資本便能夠逐漸地發展壯大起來,也正是憑著這樣子的一分精明,使得潮汕商人能夠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在利潤微薄的行業(如零售)裏站穩腳跟,逐步地發展壯大起來。
反映潮汕商人精打細算的其他俗語還有:
打分打厘(計算到一分一厘上);
算盤扣出十三架(通常的算盤只有十二架,打出十三架,可見其精明);
江魚算出骨(一種只有幾毫米寬的小魚,可見其魚骨之小);
雞卵算出骨(從雞蛋裏面算出骨頭來,可謂精明到極點)。
4.「富從升斗起,窮因棄小錢」
——勤儉節約。
財富通常都是靠著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特別是在缺乏原始積累、資本微弱的創業階段,若只是想著「人無橫財不富」,不願意「積少成多」,那恐怕就只能是「唔積全無」。潮汕人深諳「錯碎拾膠郎」(將零碎的東西收集起來,湊成整數)的道理,許許多多的潮汕商人正是靠著勤儉節約點滴積累而白手起家的,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利潤便逐漸地趨於微薄,如果不節約成本,便常常會陷入「賺有唔住(賺得到錢,但成本過多,入不敷出)」的境地。在節約成本方面,潮汕商人更是做到了極致,他們「賣缶食缺,賣草席睡草席蒂(賣瓷器的用缺損的碗吃飯,賣席子的睡賣剩下的爛席子)」,每一分每一厘的成本都不會浪費;他們採用「貨頭貨尾——半賣半送」的銷售方式,「搭腸甲肚貼血——無塊存」,最終把所有的商品都銷售了出去,達到了利潤的最大化。
反映潮汕商人勤儉節約的其他俗語還有:
力落拾食有剩(願意收集零碎東西的人,自然會有剩餘);
細數畏算盤(東西雖小,但是積累起來就大了);
寬時物,緊時用(平常不用的東西也要收集起來,可能緊急時有用);
孬做桁,好做桷;孬做屐桃,好做樽塞(物盡其用)。
(來源:汕頭快樂123、潮汕許珍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