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其他信息 > 潮學堂

【非遺】音律諧美曲悠揚 ——汕尾漁歌的獨特魅力

字體大小: 時間:2022-11-02    来源:未知     作者:秘書處

  「牙砵擂茶響咧咧,正有客人到阮家,啊到阮家,今日泡茶是咩泡?烏烏油麻地豆茶,啊地豆茶......。」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汕尾漁歌的詞、韻、旋律、村字、主幹音、落尾音皆有固有的特點,吟唱間表現出非常濃郁的海洋氣息。

  據海陸豐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汕尾地區「海上疍民」的海居歷史淵源可追溯到宋朝時期。汕尾漁歌從宋朝時期開始傳唱,傳承至今已有千百年的歷史。

  清代海豐知縣姚德基曾詩云:「環溪碧浪映蒼旻,幾處漁舟出水濱。款乃聲低緣岸遠,逶迤棹放擊淵滣。橋邊絮舞生花浪,水面萍浮點石鱗。一曲酣歌漁者樂,遐荒盡是太平人。」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歡樂漁唱之景。而今,漁歌仍在漁民間口耳相傳、聲聲不息,有著經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

  近日,記者來到市城區新港漁歌隊,深入了解汕尾漁歌的獨特藝術魅力

觀發展之史

代代傳承添光彩

  還未走進新港漁歌隊訓練室,帶著濃厚汕尾方言韻味的歌聲便飄進耳朵,曲調悠揚婉轉如海浪起伏,讓人覺得如此新奇且好聽。

  循著歌聲的源頭走近,記者眼前一亮,一群身著疍民服飾、頭戴銀簪髮飾的漁歌手正在進行漁歌演練。只見她們的服飾以藍色為基調,上衫至胯部,款式寬鬆,袖口處收緊變窄,寬短的褲子及於足踝之上;頭髮盤紮成髻,除配插一支銀質的篦牌外,發梢處或綴紅絨、或插「蓮壘」,長長的銀飾在腦後合著歌聲叮鈴作響。

  該漁歌隊隊長蘇兌介紹,1927年,「中國民俗之父」鍾敬文出版《疍歌》一書,將漁歌以文字形式記載下來,汕尾漁歌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

  上世紀50年代,在享有「汕尾漁歌王」美稱的漁歌採風者黃琛的努力下,汕尾漁歌的發掘搜集整理被進一步推進,汕尾漁歌隊(全名「汕尾市海豐縣汕尾鎮業餘漁歌隊」)成立,自此,汕尾漁歌開始走上舞臺;1958年,著名作曲家、指揮家施明新協助汕尾漁歌隊創編了《婦女捕魚隊組歌》;1960年元旦,該組歌在全省業餘文藝匯演中獲得唯一的特等獎;1978年,汕尾漁歌隊赴省演出受到廣泛好評……

  幾十年間,汕尾漁歌不斷發展推進。但隨著漁民居住環境、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的進步,汕尾漁歌一度出現創新乏力、後繼乏人的境況。

 



揚優秀文化

漁歌迸發新活力

  如何更好地傳承和推廣汕尾漁歌?長期以來,市各級黨委、政府採取多項有力措施,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汕尾漁歌迸發出新活力,並延至今日。

  2006年,經商返鄉的蘇兌在街邊散步時聽到了漁民正在唱漁歌,同樣被「表情真切」「音律諧美」的漁歌所震撼,不假思索便走上傳承發展汕尾漁歌的道路。

  2007年,蘇兌開始找尋原海豐縣汕尾鎮業餘漁歌隊隊員,重新組建以漁民後代為主要成員的汕尾漁歌隊,現更名為汕尾市城區新港漁歌隊。2009年,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陳勇鐵挖掘、採集、整理、執行主編的《汕尾漁歌集》成功出版問世,該歌集集中收錄了原生態漁歌350多首,同步錄製了時長達600分鐘的DVD唱碟,助力汕尾漁歌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蘇兌告訴記者,近些年來,汕尾市城區新港漁歌隊在全國及廣東省多場民歌大賽中多次榮獲獎項,在各項民俗文化活動展演中獲得廣泛好評。

  2008年,《汕尾民俗漁歌聯唱-娶新娘》榮獲「慶祝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系列文藝活動暨廣東省第二屆民間歌會」金獎。

  2009年,《娶新娘》參加澳門回歸十周年「百越流金」展演。

  2012年,《織網謠》榮獲中國首屆水上民歌大賽暨廣東省第三屆民間歌會全國銀獎,廣東省金獎;同年,《好想和你同唱歌》榮獲全省水上民歌大賽銀獎,《鬥歌》榮獲首屆全國山歌大賽銀獎。

  2014年,陳勇鐵在《汕尾漁歌集》的基礎上創作首場汕尾漁歌專場晚會《疍家風情-組歌十三章》,其擔任總導演並大膽堅持此次專場的全部曲目由新港漁歌隊的漁歌手演出,以獨特的「草根美」在汕尾引起轟動。

  2016年,以《疍家風情-組歌十三章》為藍本,新港漁歌隊赴省參加建黨95周年《漁歌裏說——我唱漁歌給黨聽》汕尾漁歌專場晚會。

  2018年,《漁民心向共產黨》榮獲「巾幗心向黨,建功新時代」群眾文藝作品網路徵集活動三等獎;同年10月,汕尾漁歌首次專場晉京展演,以全新藝術面貌歷史性地第一次將汕尾漁歌帶到首都。

  2022年,新港漁歌隊參加「山間鈴響馬幫來——茶馬古道民歌展演」活動,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如今我們的隊伍已經從當年參加比賽的十幾人壯大到一兩百人。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保護和傳承漁歌,比如以兩年為期從漁民學校中挑選新生隊伍,口耳相傳教授原生態漁歌,不僅唱漁民的歌,還唱現代生活的歌,涉及疫情防控、垃圾分類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些,我們力求把漁歌文化守護好,並不斷開拓創新,立足傳承發展大局,努力打造『中國漁歌』。」蘇兌說。此外,為了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汕尾漁歌文化,汕尾市文化館還開設了汕尾漁歌表演公益培訓免費班,邀請了城區新港街道漁村小學音樂教師黃智傑定期為喜愛漁歌的市民授課。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該漁歌隊隊內年齡最小的「漁歌手」唐歆韻年僅四歲,她年紀雖小卻早已跟著其他隊員咿咿呀呀地唱漁歌,「我是漁歌隊的隊員,現在我女兒也是漁歌隊的隊員,從懷孕到出生,歆韻算是聽著漁歌的『胎教』長大的,從會說話開始就會跟著我一起咿咿呀呀的唱,她現在會唱很多首漁歌,登臺表演絲毫不怯場。」漁歌隊隊員蘇姿蓬說。

 

唱響新旋律

漁民心向共產黨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漁民也從最初的「浮家泛宅,蒼茫雲水之穴」逐漸搬遷到陸地上安居樂業,生活越來越好,漁歌文化不斷豐富,傳承好、發展好、創新好,汕尾漁歌也成為他們不斷追尋的目標。

  在蘇兌看來,發展和傳承汕尾漁歌,既要保持漁歌原汁原味的音律和內涵,也要擺脫傳統歌唱中的局限性,將最精彩的漁歌表演呈現給觀眾。

  於是,漁歌隊不斷通過改進表演方式、對漁歌詞曲進行創新等方式完善和發展汕尾漁歌。如今,漁歌表演呈現出越來越好的舞臺效果,也深受觀眾喜愛,特別在北京民族劇場演出的廣東省汕尾市漁歌專場《漁歌裏說——我唱漁歌給黨聽》,將反映疍家民俗民風的老漁歌和歌唱新生活的新漁歌結合起來,既展現了汕尾漁歌魅力,也唱出了漁民對中國共產黨的真摯情感。

  (來源:汕尾日報)

  

-end-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