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其他信息 > 知潮風 >

見證家國情懷!40121封僑批無償捐贈給汕頭,背後故事感人……

字體大小: 時間:2021-07-09    来源:未知     作者:Dilin
見證家國情懷!40121封僑批無償捐贈給汕頭,背後故事感人……
 
僑批是海外華僑華人寄給國內僑眷書信與匯款的合稱,既是海外華僑華人與祖籍國鄉土的“跨國家書”,也是記載豐富時代信息的“海邦剩馥”。19日上午,汕頭市榮譽市民、中國國際美博會創始人馬婭女士與麥保爾先生(已故)將4萬餘件僑批無償捐贈給汕頭市檔案館,希望借助僑批讓更多的後人了解那段僑民血淚史,了解僑民們的家國情懷、責任和擔當。

30年收藏近12萬件僑批

據了解,此次捐贈的僑批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富,涉及地域以潮汕為主,往來涉及的多是以東南亞為主,以及緬甸、美國、加拿大等。記者在廣州現場看到,捐贈的每一封僑批都用保護膜進行封裝,並按照不同的類別進行整理,並張貼編號。
 
“一封僑批就是一個故事。”馬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捐贈的僑批中,大部分是以一個家族或一個村落整理出來的。通過這一系列的僑批檔案,能夠了解僑批主人的家庭背後的故事。這一系列僑批檔案深刻反映華僑移民史、創業史及廣大僑胞對所在國和祖國經濟社會發展所作貢獻的歷史真實見證,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研究價值。
 
馬婭說,麥保爾先生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從小就愛好集郵。上世紀90年代初調到電信系統,在汕頭工作期間,他偶然發現了僑批。當時僑批還被當作郵品中的“實寄封”來看待,並沒有什麽人特別關注。麥保爾卻敏銳地發現,僑批與“實寄封”有著明顯的差別,於是通過自己合作的郵商、網絡等資源,開始大量收集。馬婭也喜愛集郵收藏,對丈夫的決定非常支持。出於對僑批歷史文化的保護,麥保爾先生歷經近30年收集了大量反映海外僑民史的僑批近12萬件。
 
▲馬婭女士(右前一)在廣州現場了解僑批數字化掃描情況

為收藏耗盡畢生積蓄心血
僑批又稱“銀信”,指海外華僑通過海內外民間機構匯寄至國內的匯款暨家書,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主要分布在廣東、福建、海南等地,約在清代出現,一直延續到上世紀70年代,隨著郵政匯款的興起,才退出歷史舞臺。
 
馬婭感嘆道,收集這大批量的僑批,丈夫不僅花費了數千萬元,還花費了大半生的心血。當時為了換得一批近9萬件關於潮州的僑批,麥保爾還曾應對方要求忍痛將自己幾處極好的房產進行置換。“這是一個對文物保護出自於內心的愛、對文化非常尊重的人才能做到的”。
 
從2012年開始,馬婭女士的助理王逸鋒就開始跟隨麥保爾先生整理郵票、僑批,經常看到麥先生獨自在工作室裏整理和研究僑批。在王逸鋒看來,麥保爾先生對僑批的癡迷,已經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有幾次走進麥保爾的工作室,提醒他出來吃飯,還經常看到麥保爾因為讀到一些僑批背後的辛酸故事而偷偷地落淚。
 
麥保爾的女兒麥琳琳曾經與父親一同外出收集僑批。回想起當時收集僑批的過程,麥琳琳坦言非常辛苦,經常要跑到潮汕的村莊去收集。為了獲得這些珍貴的僑批,麥保爾還經常跟僑批主人、收藏家等進行交流,說服他們將手中的僑批賣給他。“父親當時想的,只是能夠更快更好地保護歷史和文物。”麥琳琳說。
 
在不遺餘力收集的同時,他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整理、保護。據介紹,為了收藏僑批,麥保爾家專門用兩套房子共300多平方米的面積來存放,幾十年來都是空調不斷,因此收藏的大批量僑批都是完好無損的。
 
 
▲此次捐贈的僑批保存較為完整,每封僑批都附有一層保護膜。

無償捐贈只為更好保存研究
僑胞常年生活在異國他鄉,在沒有先進通訊手段的年代裏,僑批成為維繫他們與家鄉親人情感的重要紐帶。一封封僑批滲透著海外僑胞對父母長輩的孝敬之情,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對祖國家鄉的眷戀之情。記者在相關拍賣平臺上了解到,目前僑批的價格是每件在幾百到幾萬元不等,而這種形成系列的僑批價格會更高。如此珍貴的藏品,馬婭女士為何選擇無償捐贈呢?
 
“此次無償捐贈僑批是為了完成麥保爾先生的遺願。”馬婭告訴記者,自己和麥保爾先生都是上世紀70年代入黨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兩人的父輩都是上世紀40年代入黨的黨員。麥保爾之前收集僑批,就是為國家、為廣東保存一批珍貴的歷史資料,保留華僑艱辛奮鬥的個人生活史。從一開始收藏這些僑批,麥保爾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將其捐獻給國家,從未想過要出售。目前,麥保爾先生收藏的近12萬件僑批藏品,將陸續根據麥保爾先生的遺願全部無償捐贈給國家。
 
馬婭表示,此次捐贈除了完成丈夫生前無償捐贈的遺願,也是希望讓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僑批,得到更好地保存和研究,讓年輕一代了解中國勞工的歷史,同時希望能令更多的人有所觸動,加入到收集、整理、捐贈的行列,讓更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得以保存、研究和展示。同時,借助僑批可以讓更多的後人了解中國勞工的血淚史、了解他們重信用、愛國家、愛家庭等核心價值觀。
 
▲技術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僑批從保護膜中取出
 
進一步做好僑批檔案開發利用
得知馬婭女士無償捐贈僑批的消息後,汕頭市檔案部門按照市委工作部署,第一時間赴廣州開展接收馬婭女士捐贈僑批檔案的接收工作,並對馬婭女士捐贈的僑批進行數字化掃描,完成接收僑批檔案40121封、圖像採集83500頁。
 
“這批僑批的保存總體是較為完善的。”參與此次僑批數字化掃描的北京漢王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楊寧介紹稱,每封僑批都附有一層保護膜,說明捐贈人對僑批檔案的保護意識非常好。他們對實體的僑批檔案進行修復,包括除菌、除塵、蟲洞、酸化等進行處理,並對僑批上的基本信息進行提取,採集信件內容、收發件人等的信息。
 
據了解,在接收這4萬餘封僑批檔案後,汕頭市檔案館的僑批檔案館藏量增加到7.7萬多封,這對進一步做好僑批檔案的開發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市檔案館四級調研員黃祖煜表示,此次捐贈的僑批較為系統和完整,主要是家族式的僑批檔案,具有較高研究價值。其中有一封非常珍貴的僑批,是1949年11月11日從泰國寄來的僑批,它反映我國僑批業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標誌性意義。
▲利用專業儀器設備對僑批進行數字化掃描
(來源:汕头融媒集团)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