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其他信息 > 知潮風 >

曾是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汕頭這個千年古村被譽為「粵東襟喉」

字體大小: 時間:2021-10-08    来源:未知     作者:Dilin

  去年1月,廣東省3個村落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程洋岡村是其中之一。

  程洋岡村是廣東千年古村落之一,從考古發現來看,早至遠古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活動。程洋岡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南北朝墓地遺物、唐代二次墓葬群等。據考證,最初先有土著浪俚和僚人聚居在程洋岡,此後陸續有柯、鍾、黎、麥、詹等姓氏遷居於此。

  隨著程洋岡的繁榮興盛,宋代到清代間,陸續有其他姓氏慕名遷入。如今村內的蔡、陳、許、鄭、林五大姓氏就是在這段時間內遷入的。千百年來,諸多姓氏在程洋岡這片土地上和諧共處,發展出獨特的民俗文化。

  在今天的程洋岡,依然可見千百年來鄉民們在此生活的痕跡:歷經滄桑、數度重修重建的丹砂古寺矗立依舊,古街老巷上依稀可見舊時的舖號牌匾……程洋岡像一本厚重的書,翻開過往的篇章,故事可以從千年以前講起。

虎丘山石刻

  進出南海的重要門戶

  程洋岡得名程洋岡之前,還有過大樑岡、大娘巾、岐隴等舊名。這些舊名多從久遠傳說或潮州語音譯得來,充滿美好願望。據村中老人所述,一說程洋岡土地肥沃,糧食高產,得名「大樑岡」;一說程洋岡舊時有一神狼化身為慈善大娘,在當地救苦救難,村民為紀念她而取名「大娘巾」。這些地名的由來並無文字記載,難以考究。

  當地文化學者蔡英豪先生曾對此作過文化地理學的闡述,更接近地名得來的緣由。我國歷史上,河海交匯處沖積形成的沙石丘常被稱為隴或樑。而程洋岡就位於韓江幹流東溪的入海口處,又因兩邊有小山丘,故稱岐隴;中間由河灘沖積的地似大棟樑橫臥,故稱大樑岡。

  至於程洋岡這一地名,則蘊含著「馳騁海洋」的寓意。自古以來,程洋岡人傍海而居、向海謀生。

  昔日坐落於此的鳳嶺古港,便是鄉民們進出南海的重要港口。鳳嶺古港興修於北宋時期,是古時潮汕各地貨物轉運的優良港口。據《澄海縣誌》記載,凡往來客舟多泊於此。透過典籍,可以想像鳳嶺港興旺之時,萬桅競發、人頭攢動的熱鬧場景。鳳嶺古港成為古時潮汕地區繁華海上貿易的一個縮影。

  鳳嶺港的興旺和程洋岡村的發展密切相關,承載著程洋岡昔日繁華的古街老巷就是最好的證明。從程洋岡40餘條街巷的名字中,還可感受到濃烈的商業氣息:永興街、新興街、紡車巷、成記巷、當舖巷……

  其中,始建於宋太平興國年間的永興街是程洋岡最古老的街道。最初的永興街只是一條小街,而後便隨著鳳嶺港的商貿發展起來。相傳鼎盛時期的永興街,舖戶高達200多家。直到今天,這裏仍是村中的商貿中心。

丹砂古寺

  每百人擁有一座書齋

  向海謀生的程洋岡人,世代傳承著勇於創造、開拓冒險的精神,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實業家。出身於程洋岡經商世家的薛同泰,年少時隨父親走南闖北,在全國多地創下「同源」號商行;歸返汕頭後,又建起大小近百間商行,對汕頭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薛同泰還牽頭成立了慈善基金「同濟善產」,資助創辦「同濟中學」。鄉賢重視教育,在程洋岡不算新鮮事。早在明清年間,程洋岡內的書齋、私塾就四處林立,翰墨飄香,平均不到百人就有一座書齋。

  從這些書齋中走出了不少人才俊傑。程洋岡人蔡熙是清道光戊戌科進士,曾任湖北多地知縣,為官公正,深得民心。程洋岡還培育出了醫藥界、學界、藝術界的人才。程洋岡醫家的醫術淵源自明代,傳承至今,名家輩出,如清康熙年間的醫術集大成者蔡俊心、蔡德仙,民國及新中國名醫蔡仰高、蔡純臣,還有推動國內中藥微量元素研究的蔡載熙。藝術界則有畫家林璘、蔡士烈、蔡仰顏等,以及潮樂大師鄭祝三。

營老爺

  民俗文化傳誦古村歷史

  如果說,程洋岡的古街老巷是無言的見證者,那麽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便是千年來不斷傳誦著的村落歷史。

  作為潮汕風俗文化的典型代表,程洋岡民俗是在雜糅融合的土壤中開出的繁花。先祖自中原遷徙而來,程洋岡民俗也源自古代中原,同時受到嶺南文化的熏陶,還有不少百越俚僚人習俗的遺存。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前,從年初到年末,程洋岡的民俗十分豐富。程洋岡人有喝潮州工夫茶、聽唱潮語歌曲和潮劇的生活習慣。逢特定時日,還有春節、清明節、盂蘭節等年節習俗,以及遊神賽會、遊花燈、猜燈謎、燒番塔、舞獅舞龍等在年節或廟會期間舉行的遊藝民俗。其中,遊神賽會算得上是程洋岡最熱鬧的民俗活動之一,「營老爺」又是其中頗為重要的一環。

  「花燈美景,百戲雜陳,鼓樂喧天,爆竹震耳,遊人達十萬餘,全城如醉如狂。」從《潮州年節民俗談》的這段記載中,足見遊神賽會之熱鬧與盛大。

  如今的程洋岡,雖不復往日之繁華,卻沈澱下千年古村的沈靜與安寧。程洋岡的故事,將由新一代程洋岡人繼續書寫下去。

  (來源:廣東民政)

  -end-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