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潮人故事

《百年潮人在上海》李春濤|一心為了“上海大變樣”

時間:2020-01-10    来源:國際潮團總會     作者:秘書處

  李春濤,上海潮汕聯誼會名譽會長,上海市建委原主任,“上海潮人30年功勳獎”榮獲者。

  李春濤在上海的五十年,正是上海的城市麵貌發生翻天覆地大變化的五十年。他為此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作出了無愧於時代的貢獻。當年被同事們親昵地稱作“小廣東”的他,如今已是兩鬢染霜、年屆76歲的老人了。

  他一直是在上海建設係統工作。他當過基層建築工程隊的施工員、副隊長,建築公司的技術組長、副總工程師、副經理,直到後來擔任上海市建委主任、中共上海市建委黨委書記、中共上海市委委員,黨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退休後,他還先後兼任過上海市住房委員會主席、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城市經濟學會會長、上海房地產協會理事長、上海建築業聯合會理事長、上海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上海潮汕聯誼會會長及名譽會長。

  他從澄海來到上海

  李春濤出生在廣東省澄海縣的一個農村。他的家鄉歷史久遠,人文薈萃。唐朝著名的大文學家韓愈就曾擔任過潮州刺史。近代來,這裏又成了著名的僑鄉。

  李春濤的叔伯親戚中也有人在海外經商,因此他也沾得上一點海外關係。李春濤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家鄉度過的,那時的大上海對他來說基本上是陌生的,最多從別人的言談或者從書本中獲得一點朦朧的感覺。1958年,他從澄海中學高中畢業後,考取了湖南大學土木係工民建專業。從此,他離開家鄉,走上了屬於他自己的新的生活道路。

  1963年7月,李春濤結束了在湖南長沙5年的大學生活,成為上世紀六十年代新中國培養出來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大學畢業後,他既沒有安排在當地工作,也沒有安排回家鄉,而是被分配到湖北的武漢。說來也怪,他還沒有到武漢去報到,就又被學校重新分配到上海工作了。和他一起被分配到上海的還有另外3個有華僑背景的同學。回憶這段往事,李春濤笑著說:我當時覺得自己是糊裏糊塗被搭配到上海的。其實,也許是他真的和上海有緣吧,上海接納了一位來自廣東潮汕僑鄉的大學畢業生李春濤,而他從此和上海的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結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不解之緣。

  難忘的“三線建設”

  1964年,中國的周邊國際環境遭遇多事之秋。中國的南部,美國入侵越南,戰火燒到了家門口;中國的西南部,印度一直在尋釁滋事;中國的北部,中蘇關係破裂,邊境衝突不斷。在幾乎四麵受敵的嚴峻形勢下,當時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國策,強調要搞“大、小三線”建設,即要把過度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的國防軍事工業、機械製造工業、化學工業等分散轉移到我國中西部的山區。當時,上海承擔了安徽皖南山區的“小三線”建設。

  李春濤是在1963年底分配到上海工作的。1964年3月,他所在的上海市第四建築工程公司406工程隊,負責人民廣場檢閱台工程建設。1965年8月,檢閱台結構工程順利封頂。當時的李春濤還隻是隊裏的施工員,但他在這項市重點工程中的出色表現,還是引起了領導的重視。1965年國慶日後,被同事們稱作“小廣東”的李春濤,就被調到上海市負責安徽皖南山區“小三線”建設指揮部,參加軍工專案建設的選點工作。半年後他又回到406工程隊並隨隊開赴皖南山區,開始了長達6年之久的軍工專案建設。這時的李春濤還未滿27歲。

  按照當時中央關於“三線”軍工企業建設要貫徹“靠山、分散、隱蔽”的方針,406工程隊承建的十幾個軍工專案都分佈在一條條山溝內。道路崎嶇,大型機械設備用不上,他們運送材料物資基本上靠肩挑手抬。任務重,時間緊,逼著他們天濛濛亮就上班,天黑了才下班,過著“兩頭都見不著太陽”的日子。施工人員在山裏沒有房子住,他們就搭建個簡易的蘆席棚當宿舍。

  李春濤這時已是工程隊的副隊長,分管隊裏的生產和技術工作,但他和工人們一樣,日日夜夜在皖南山區艱苦奮鬥著。6年多的“三線”建設生活讓他終身難忘。他從這段不尋常的經歷中獲得了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他把它歸納為兩點: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培養出吃苦耐勞、敢於擔當的精神;搞軍工專案建設培養出嚴抓工程品質、一絲不苟的精神。後來,李春濤在走向新的工作崗位的時候,始終把這兩點精神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你是共產黨員嗎?”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1983年5月底的一天,上海市政府市長辦公室給李春濤打來電話,說汪道涵市長約他去談話。當時,李春濤隻是上海市建工局下屬第四建築工程公司的副經理、副總工程師。汪市長怎麼會約他去談話呢?這件事說來話長。

  1971年年底,在完成了皖南山區“小三線”建設任務後,李春濤和406工程隊回到了上海。從大學畢業到上海參加工作算起,他已在基層第一線鍛煉了8年。他的大學學歷、苦幹精神、工作成績、專業知識贏得了領導的重視和信任。1974年,上海市建工局下屬第四建築工程公司提拔李春濤擔任公司技術組長和副總工程師。1980年,李春濤開始擔任公司副經理,全麵負責公司的生產、技術工作。在新的領導崗位上,他的紮實的技術功底開始發揮作用。著名的建築“滑膜工藝”就是他在這時發明創造的。新工藝很快就在上海建築業中推廣開來。

  1983年,是李春濤事業的轉捩點。這一年他44歲,他到上海工作將近20年了。前10年他在基層第一線鍛煉,後9年他開始擔任公司技術領導,最主要的是他的技術才華開始在建築界嶄露頭角。年初,上海市建工局領導找李春濤談話,決定調李春濤當市建工局總工程師。李春濤本人也喜歡這項工作。在順利交接完原有的工作之後,領導派李春濤到美國考察訪問了一段時間。

  但是,李春濤訪美歸來之後,關於他的調令卻遲遲沒有下來。李春濤有點納悶了。就在這時,中央來滬考察幹部的人事安排小組的一位副組長找李春濤談話。又隔了一個多月,李春濤聽到消息,要提拔他當上海市建委主任!他一下子懵了。他從來不是一個想要當官的人。他想來想去,認為憑自己的能力、經歷、學識,很難擔當如此重任。於是,他寫信給當時的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國棟和上海市長汪道涵,在信中說明了自己不能當此重任的理由。以上就是汪道涵市長約李春濤談話前的背景情況。關於汪、李之間的談話,其實時間很短。汪市長在聽了李春濤的理由之後,隻是問了兩句話。汪市長問:“你是共產黨員嗎?”李春濤答:“是的。”汪市長接著問:“共產黨員應該怎樣?”李春濤答:“我懂的。”“好了,”汪市長說,“明天到外灘12號上海市政府底樓參加市長辦公會議。”沒有更多的話語,一切都在不言中。共產黨員李春濤從這一天起走馬上任,開始負責整個上海的城市建設管理工作。

  改革改變了上海城市麵貌

  現在的上海,把她稱作世界一流的大都市,一點也不為過。一幢幢摩天高樓矗立在黃浦江兩岸,黃浦江上一座座大橋橫跨,黃浦江底一條條隧道穿行,十幾條地鐵線織成上海市民出行的快速網路,絕大多數上海市民已經告別“蝸居”,有了自己配套齊全的住房,飲用的自來水來自水源潔淨的長江,廚房燃氣將被清潔天然氣替代……

  但是,李春濤1983年擔任市建委主任的時候,情況遠遠不是這樣。那時,“文革”結束才7年,百廢待興,百業待舉。李春濤說,他上任的時候就麵臨五個難:居民住房難,人均4平方米以下的居民有幾十萬戶;居民用煤氣難、用自來水難、打電話難;另外還有居民出行坐公車難。那時的李春濤感到,上海市的這個建委主任太難當了。要錢沒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李春濤沒有氣餒,沒有退卻。他堅信黨和政府會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果不其然,隨著全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特別是上海的浦東對外開發開放,一個徹底改變上海城市麵貌落後、基礎設施薄弱的建設高潮終於風起雲湧。

  自1986年起,上海市每年都推出事關民生國計的實事、重點工程。1989年2月,上海市政府同意組建由市政府直接領導的“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設辦公室”,李春濤被任命為主任。從此,在李春濤的直接規劃、組織和指揮下,上海市每年都推出一批事關民生國計的實事、重點工程。據統計,單單1989、1990兩年,被批準列入市重大工程專案建設的就有48項。李春濤認為,重點工程建設看得見、摸得著、影響大,上海人民寄予厚望。為此,他傾注了大量心血,誓為建設燦爛奪目的上海的明天努力奮鬥。

  如今,李春濤的這個理想已基本實現。無論是在1983年到1990年他擔任市建委主任的時候,或者是1990年之後,他擔任市建設黨委書記的時候,上海的城市麵貌都在一天天、一年年發生日新月異和令人驚歎不已的變化。上海的大變樣不僅推動了國民經濟的建設,還極大改善了上海人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

  李春濤在市建委的領導崗位上待了將近17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待在這個崗位上時間最長的第一人。回憶這段難忘的經歷,他深深感到,改革是推動上海城市大變樣的強大動力,因此,改革也是他身體力行的最主要工作。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不遺餘力地推進上海建築業、房地產業、建材業、公用事業、城市建設投融資等行業企業的一係列改革,其中一些重大的改革走在全國的前列,例如——

  徹底開放上海建築市場,從此,幾十萬國內建築大軍開進上海和上海的建築企業一爭高下,各放異彩——

  利用馬克思關於級差地租的原理,嘗試土地製度改革,進行“土地批租”,從此,徹底解決上海捧著金飯碗卻討飯吃的怪像,為上海城市建設積累大量資金;

  大張旗鼓地進行住房製度改革,搞活上海房地產市場,其中重要的一條是住房商品化,把舊公房出售給上海居民,這項惠民工程至今傳為美談;

  推進上海公交票製、機製、體製的一係列改革,頗有影響的是廢除建國以來一直使用的公交月票,這在全國是第一家;

  創造性推出城市建設投融資改革,先是成立上海城市建設基金會,後改為成立上海建設投資總公司,徹底改變原來市政府給多少錢,市建委辦多少事的被動格局;

  連續十年下放上海城市管理事權,形成二級政府、三級管理的新的行政管理體係。

  1990年,李春濤擔任市建設黨委書記之後,在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黨建工作方麵也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在加快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選拔、人才資源開發方麵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曾提出要在建設係統培養500個副處級以上幹部的規劃,如今已提前超額完成。他有句名言:要像抓重點工程一樣抓思想政治工作,每年做一二件事,要做就要出成果。李春濤還很重視上海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軟課題研究。他主持的“上海城市建設方針”課題曾獲得市科協第四屆服務諮詢專案一等獎,1995年市政府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二等獎。此外,他還主持了“上海市城市基礎設施現代化問題研究”和“上海建築市場運行機製與管理”課題研究,以及主編了上海城市建設管理的多種書籍。

  1999年,李春濤年滿60歲,從上海市建設係統的領導崗位上欣然退下。但是,他的心仍然合著上海城市發展的節奏一起跳動。他擔任了不少學會、協會的會長、理事長,竭盡所能,盡心盡力;他還擔任過家鄉人創辦的上海潮汕聯誼會的會長、名譽會長,為家鄉人參加上海的各項建設事業獻計獻策。古人雲:“老驥伏櫪,誌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李春濤的晚年生活,也正是這樣。

(来源:《百年潮人在上海》)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