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香港富豪之家,他本可以平穩地做一個安逸舒適的「富二代」,但他卻選擇中年時放下家族事業,到海外尋求發展,白手起家,並最終在北美建立起了規模宏大的地產王國。在商界獲得成功後,他又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回饋社會的工作中,不僅協助新移民商家站穩腳根,還積極參政議政,並成為加拿大立國以來的第一位華人省督。此外,他還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資助過許多公共工程,為移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林思齊。
▲林思齊
經歷豐富險被魚雷炸死
林思齊一生經歷豐富,橫跨多個地域。他祖籍廣東揭陽,祖父林紹勛和父親林子豐是虔誠基督徒,林紹勛更是牧師,後來到了香港。林思齊1923年9月2日在香港出生,當年正是加拿大實施《排華法》,林思齊在香港培正小學讀書,中學入讀廣州培正中學,到中三,他返回香港,入讀民生書院,成績名列前茅。
中學畢業後,他考入香港大學,但他不喜歡當時香港大學浮誇風氣,進入中式大學嶺南大學,二戰期間,他一度輟學經商,最後重返校園,取得經濟學學士學位。他試過流落荒島,乘坐的輪船又被魚雷擊沈,可以說是險死還生。
二戰結束後,林思齊到美國留學,在費城丹浦大學(Temple University)取得碩士學位,學成後留在美國工作,最後返回香港,在父親林子豐做主席的嘉華銀行工作,一做就做了17年,成為銀行總經理,也是銀行的開荒牛。期間他與陳坤儀結婚,又認識了不少商界名人,包括也是潮州人的地產大亨李嘉誠。1967年,香港暴動那年,林思齊移民溫哥華,成功建立一個地產王國。但到1980年代,他急流勇退,離開地產界,專心宗教及慈善事業。1988年至1995年間出任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督,是加拿大史上首位華人省督,和第2位非白人省督。
林思齊的成功,主要歸功他的性格和努力,能夠洞悉時局,更憑著胸襟和眼光,把握機遇,另外是他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客觀環境幫助。他的經歷反映出香港人移居加拿大,有別於百多年前華裔先輩到達加拿大,一方面加拿大對華人的態度已經改變;再者,這一代移民不再是百年前由鄉村出來,未受過教育的華工,他們由香港或者中國大陸累積大量人脈和商業經驗,也認識到中國及中國文化的精神,並將這些東西移植到北美洲。
林思齊曾經稱:「我很喜歡中國,但更喜歡洋人做事負責及守法的精神,而公德心尤為華人所不及。不過,有些洋人私德則不敢恭維,在家中關起門來喝酒,喝醉後打人,跟在外面表現完全兩回事;相反,有些華人公德心雖差,但私德還幾好,華人的態度,第一是先照顧自己,其次是家人,然後推展到親戚,再擴展到朋友、同學、同事……洋人則不同,他們愛國,要國家強盛,抗拒外國侵略,而且也會侵略外國。」
本身是虔誠基督教徒的林思齊,客觀地比較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儒家文化。他說,基督教告訴教徒,要到天下去傳福音,為萬民祈福音。基督徒去到外國後,非常勤儉,積累佷多財富。基督教培養出資本家,他們有錢,但也有發展成帝國主義的危險;但中國文化不同,孔子沒有讓我們去傳教,因為孔子是哲學家,不是傳教家,儒家主張以修身齊家為主,以忠恕為本,一日三省,獨善其身,注重個人修養,完全是內向;至於治國平天下,則是少數人的事。
林思齊認為中國人曾以為中國為世界中心,也是世界文化中心,但自從清末帝國主義入侵後,徹底摧毀了中國的自尊與自大,中國人由自大變成自卑。他以自己為例,「記得在香港讀書時,中國歷史總誇耀中國偉大,以為自己是超級民族……但出門之後,見到洋警察就驚,見到印度警察也驚,做生意鬥不過外商洋行,與洋人打交道,總會自悲自嘆,感到不及人,形成自卑與自大的矛盾感覺。」
▲林思齊夫婦接待到訪的女皇伊利沙白二世伉儷。
不滿大家庭傳統作風 林思齊出身於一個大家庭,但對大家庭一些傳統不完全贊同,好像家庭的決定權,由少數人話事,女性沒有發言權,林思齊認為這不是真正平等,他渴望改變環境。
1954年,林思齊與陳坤儀結婚。1961年,他與太太環遊世界,由美國乘火車到溫哥華探望一位美國的舊同學,同學帶他夫婦遊覽溫哥華史丹利公園和英吉利灣,林思齊被溫哥華美景吸引,決定選擇溫哥華為安居之地。
6年後,林思齊夫婦與三名女兒,帶著6萬多加元到了溫哥華,當時他想過進入他最熟悉的銀行業工作,但聘請他的人希望派他返回香港工作,林思齊婉拒了,因為他不想返香港。剛好香港地產名人,也是林思齊好友的馮景禧到了溫哥華,他向林思齊說:「今後香港人將會陸續來到溫哥華,最好的行業將是地產。」
被馮景禧一言提醒,44歲的林思齊決定放棄銀行工作,改行做地產。為了吸收經驗,他加入渥列治夾西41街一間小地產公司,同時考取地產經紀執照。做了半年,才與人合作做成一單交易,買家就是馮景禧。那次林思齊只有430元佣金,但他很高興,與家人和朋友食牛扒慶祝,這也是來到溫哥華後第一次吃牛扒。
林思齊花了5年時間,除取得地產經紀牌照外,還進修有關地產行業的課程,最後考取了物業評估文憑(Diploma in Real Estate Appraisal),成為物業估價師。
熟悉地產行業後,有豐富銀行經驗的林思齊,發現除買賣賺佣金外,還可以投資,他聯同工作的地產公司老闆一同購入高貴林南邊6間舊屋,拆建後改建成小型購物中心,賣出之後賺到不少錢。其後他與陳俊合作,成立新利華地產發展公司,進行地產買賣;另外,他又與香港地產名人包括郭德勝、李兆基、馮景禧等成立新時地產公司。林思齊先後成立了20-30間公司,生意愈做愈大。
由1973開始,林思齊的地產事業擴張到美國以及加拿大其他省份,在加州三藩市和洛杉磯、亞利桑那州的土桑(Tucson)、華盛頓州西雅圖,甚至亞省的卡加利同愛民頓都有他的物業。其後10年,林思齊建立起自己的地產王國。
做生意時,林思齊給人的感覺是點石成金,凡經他購入的地產都是賺錢,不過他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賺盡,要留給別人一些「甜點」,否則以後很難再有交易,他形容這是經營地產的中庸之道。
1983年,林思齊的地產王國踏入全盛時期,他決定急流勇退,將餘下時間奉獻給他的信仰,他決定變賣所有物業。當時最大宗買賣是三藩市保險交易大廈,林思齊買時只花了500萬元,而且資金都是借回來,但賣出時,賣了2300萬元。交易後,林思齊夫婦拿著一張2300萬元支票返家,林思齊本來想召的士,但太太陳坤儀認為平常都是坐巴士,還是坐巴士,兩人上了巴士,誰料上錯了巴士,遲了一個小時才回到家,令在家中等候的經理和會計師十分焦急,擔心出了什麽事。
林思齊將交易得到的錢,捐了25%給他創立的太平洋和諧基金會,由1983年至1994年間,他總共捐了2200萬給基金會。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是從事「橋」以及服務工作,也是林思齊最想做的事。
▲林思齊與妻子陳坤儀。(來源:加拿大《環球華報》) 退出地產業後,林思齊專心宗教及慈善事業,分別捐錢給卑詩省三間大學,也出任不少公職。為籌備1986年溫哥華舉行世界博覽會(Expo 86),聯邦自由黨老杜魯多任總理時,委任林思齊為加拿大館的建築委員。後來保守黨穆朗尼上臺,要林思齊辭職,但很快再委任他為亞太區事務發展委員。穆朗尼是想利用林思齊的人脈和經驗,加強加拿大與亞太區的聯繫,為卑詩省經濟帶來更多繁榮。林思齊不負所託,與黃光遠等人大力推動溫哥華國際龍舟賽,十分成功,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並且增進不同族裔之間的溝通。 1988年,卑詩省第24任省督羅傑爾(Robert Gordon Rogers)卸任後,穆朗尼認為卑詩省也應該有一個有色人種的省督,他從當時卑詩省長溫德心(Bill Van Der Zalm)提交三個提名人中,挑選林思齊為卑詩第25任省督。 溫德心早在1988年年初,已經致電給林思齊,表示選了他作為省督提名人,但林思齊回應說:「我並不適合,我的英文不好,我對公眾演講也缺經驗,你找錯了人。」不過,溫德心未有死心,向林思齊說:「你再考慮一下。」
過了幾日,溫德心再致電林思齊,林再次拒絕,這次講電話時,他太太和女兒在場,聽到他拒絕,大家都高興,不過林妻卻講:「你有一日可能會後悔。」
林思齊其後到教會禱告,牧師向他講:「你的生命,上帝已為你計劃好,很多事是不能推卻。」林妻也說:「如果你想做省督,去為人們服務,就去做吧!」
一星期後,溫德心再致電林思齊,林思齊向他說:「好吧,失去的機會既然再來,上天冥冥中或已注定要我做省督,為民服務。」
▲林思齊(前排左5)小時與祖父林紹勛(中排右3)及父親林子豐(後排右3)等家人合照
成為省督自比為橋
1988年9月9日,林思齊在維多利亞省督府宣誓為新任省督,成為加拿大歷史上首位華裔省督。
上任後,他被邀請到卑詩華人退伍軍人協會年會作演講嘉賓,當天剛巧是林思齊夫婦結婚周年,他本來想與妻子慶祝,但想到自己作為省督的使命後,改變了主意,答應出席。
他在年會上表示:「我本來不想參加這次年會,但是因為你們是一個很特殊的團體,因而改變了我的心意。你們曾為保衛加拿大而願意犧牲自己,但加拿大當時不承認你們是加拿大公民,雖有部分人被承認是加拿大公民,但也不能享受公民的全部權利,還遭受歧視。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仍願為保衛加拿大的自由而死亡,可見其心胸是何等寬廣和偉大,所以我願與你們共同度過今晚。」
林思齊的演講感動了在場每一個退伍軍人,其中一位軍人站起身說:「剛才省督見到我們在哭,我為什麽會哭?因為我太高興太受感動,是高興的哭。在以往,我們受到白人壓迫,我們盡力希望華人的社會地位可以提高,但是從末想到會有一位黃面孔的人成為省督。本以為在我有生之年不會見到這個場面,但想不到在死前就見到。」
很多人認為林思齊對「橋」這個字情有獨鍾,像他由香港移民加拿大後,以「過河燒橋」勸喻移民要有向前看的決心。就任省督之後,他也形容自己是一座橋,是各族裔之間的橋,新舊華裔移民之間的橋,中西文化交流的橋,也是為民眾服務的橋。
▲90年代初,林思齊夫婦(左1及左2)與成龍(左3)參加中僑百萬行
省督雖然是一個非政治職位,但職能上也要解決一些政治事件。在林思齊任內,提名他的卑詩省省長溫德心涉及利益衝突,林思齊召集了一批法律專家,討論事件中省督的角色,他們一致認為,如果溫德心不自動辭職,或者政府內閣不逼他辭職,最後要採取行動的就是省督,迫使溫德心辭職。在林思齊表態後,溫德心提出自動辭職。
林思齊由1988年9月9日開始擔任卑詩省督,任期本來到1993年9月8日,但到期後延長了一年,負責接待到訪的英女皇,期間英女皇更授予他CVO勳銜。他的最後任期到1995年3月31日結束,共6年零6個月。前卑詩大學校長史特蘭(David Strangway)表示,林思齊不僅是華人的典範,也是社區典範,他在省督任期內的建樹,無人能及,減少了社區種族緊張,並且促進種族和諧。
掛念冬奧扶助基建
當溫哥華冬奧會正緊鑼密鼓進行之際,盡管身體欠佳,加拿大前卑詩省省督林思齊(David See-Chai Lam)仍惦記著冬奧會準備工作,這畢竟在卑詩歷史上是頭一回,為列治文速滑館基建他慨然捐助。2009年10月5日,林思齊坐著輪椅,堅持親自參加捐贈儀式。其中一部分捐助用來綠化速滑館,包括播種櫻花樹。
在現場林思齊深情演唱了歌曲《樹》,他認為櫻花是上帝送給人們的禮物,無論溫哥華氣候如何變化,櫻花每年一定會在這裏開放,決不會讓市民失望。他說:「因為櫻花很討人喜歡,每年春天這個時候一定會開花,一開就全開了,十天八天後才雕謝。櫻花這種性格就像做人一樣,我承諾你的,我一定要做到。所以我希望無論是溫哥華,還是列治文,都能夠是一個櫻花之都。」當天列治文市長馬寶定(Malcolm Brodie)等出席。馬寶定介紹說,這些櫻花樹將沿著速滑館前的Hollybridge街栽種,「我們非常期待櫻花將改變列治文市中心的顏色,本次捐贈不僅將櫻花樹帶到速滑館,也將改變整個場館東側的綠化面貌。」
2006年初林思齊確診患了前列腺癌,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而服用抗前列腺癌的藥物含類固醇,副作用是下身乏力,行動不便。但他仍秉持積極的人生態度,維持做些園藝工夫,也支持園藝團體的工作。去年初林思齊感到氣喘、原以為肺部呼吸系統問題。後來發現心瓣膜功能異常,要動手術切除,再移植人工心瓣膜。由於此項心臟手術只適合年齡不超過60歲的人,他已超出這個限制,因此動手術必須承擔高風險。權衡之下,林思齊決定做這項由加國心臟專家研發的尖端人工心瓣膜移植手術,成為接受同類手術者中最年長者。當年7月24日他86歲生日那天,進行了這項手術。經過一個月觀察期,由負責手術的溫哥華聖保祿醫院(St. Paul's Hospital)心臟病專家韋布(John Webb)覆診後,確定手術成功,開創了加國醫療新記錄。同年,他當選為傑出華裔創業家,但因病沒法親身到多倫多領獎。
林思齊也是加拿大華裔的政治明星,以樂善好施名播遐邇。他曾樸實地說:「從小母親就教導我,口袋裏有二毛錢,自己都會捐出去一毛。」 卸任省督後,林思齊仍熱情於公益活動,並繼續參與中僑互助會的活動。他向來追求平淡生活,樂觀達人,克服逆境,他雖然生病,但仍堅持參與慈善事業。「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這就是林思齊所遵奉的人生信條。
林思齊在2010年11月22日零時20分,因病在溫哥華家中病逝,長年87歲,死時3名女兒皆陪伴在側。他去世後,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省督史蒂芬波因特(Steven Point)、省長戈登坎貝爾(Gordon Campbell)和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皆發聲明致悼, 而省內多處學府亦下半旗致哀。林思齊的喪禮在11月27日於列治文舉行, 遺體隨後行火化,骨灰與亡妻一樣撒落到溫哥華的英吉列灣。
(來源:中國新聞網、國學在線、百度、瓊鯨海外、教學視頻分享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