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遊潮汕 > 資訊 > 潮州市

一根石牛繩,竟然成了一種精神 — — 潮州市從熙公祠

字體大小: 時間:2021-08-26    来源:未知     作者:秘書處

   潮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不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它們大多數在潮州古城區之中,只有兩處在古城區之外。一處是位於饒平三饒鎮的全國最大八角形土樓道韻樓,另外一處就是今天的主角:位於潮安區彩塘鎮金砂村的從熙公祠。

從熙公祠的外觀

  這座隱匿在鄉間的祠堂,它憑什麽成為潮安區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    雕

  一根石牛繩,竟然成了一種精神。

  一種代表潮州傳統工藝文化的工匠精神,一種腳踏實地, 一絲不茍,追求精緻,精益求精, 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理念。

  這一根牛繩,指的就是從熙公祠大門右側的“士農工商圖”中的這條石牛索。

  “一條牛索激死三個師父”的石牛索

  牛背上牧童手中這根長約5厘米的懸空細牛索便是潮州民間俗語“一條牛索激死三個師父”的由來所在。雙股相纏,細如牙籤的懸空牛索的雕刻是相當難的,在加工時稍有不慎便會扯斷,前兩個工匠都因此撒手,第三個工匠在失敗的經驗上採用“泡水細磨輕刮”的方式,終於完成任務,這才有了這根讓我們驚嘆雕刻工藝精湛的“石牛繩”,它既比喻著工藝精細難以完成;也表達了潮人勇於創新、不甘失敗、追究精緻的人文秉性。

  牛背牧童,也只是“士農工商圖”的一個局部,整幅“士農工商圖”採用多層鏤空的石雕工藝,將古代社會不同階層人群的生活百態活靈活現地雕刻出來。

 


《士農工商》

  這樣的多層鏤空石雕壁畫,在從熙公祠的大門前就有四幅,除了“士農工商圖”,還有“漁耕樵讀圖”“花鳥蟲魚圖”“百鳥朝鳳圖”,每一幅都精美絕倫,意義豐富。

漁耕樵讀

花鳥蟲魚

百鳥朝鳳

  你以為的從熙公祠石雕只是這四幅嗎?錯!

  因為潮州地處沿海,常有颱風侵襲,潮州傳統建築的門樓多採用有防潮、防風、防腐蝕的石結構建造,而從熙公祠的石構件,處處皆是潮州建築石雕的代表。

  一對顧首相望的卷毛石獅矗立在門樓前,左側的雌獅撫子,右側的雄獅戲球;把手伸進石獅的口中輕輕推動,你會發現,石獅口中含著的石球居然是可以滾動的。正門兩側置放著一對觸感光滑、顏色烏黑的石鼓,據說在以前,官階越高門前的石鼓就越大。所以,這對石鼓也是向世人彰顯著祠堂族人地位高低的依據之一。

從熙公祠的門口

  石鼓兩邊是一對起柿雞心線四棱簷柱,屋架採用雙面鏤空石雕架構,在立柱與樑枋的節點處飾以蝦鬚精美的龍蝦、腹甲逼真的螃蟹、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樓臺亭榭、表情生動的人物等。

  柱上橫樑懸掛著刻工細膩、篾條清晰、層層的倒掛石雕花籃,這些,都是石雕工藝中罕見的精品。

  從熙公祠是三山門式,正門入口處的大理石板上刻著一朵臥蓮,步入祠堂回頭往上望,正門石牌匾刻著“從熙公祠”的背面則是刻著“積厚流光”,石匾下是兩隻安放在大門太平架內側的“四不像”。

  “踩著臥蓮走進來,意味著步步高升,每年都有人專門為踩‘臥蓮’而來”。在祠堂守護的阿伯邊喝茶邊說道:“相傳這‘四不像’是姜子牙的坐騎,在我國僅有8隻,分置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東面的‘四不像’便是從熙公祠門樓上的這兩隻,它寄寓了主人‘太平有象’‘平安是福’的美好願望。”

“四不像”

  木    雕

  很多人都說,到從熙公祠就是只為了看潮州石雕。那他就大錯特錯了!從熙公祠的木雕,同樣也值得細細品味。

  簷角下蜿蜒而上,名為“方骨龍”的構件不僅精美複雜,還因其柱子構造下方是石材,上方卻是木材,兩者卻銜接十分自然、渾然一體。加上一旁的木雕垂花柱頭的精美和通透,反而讓拜亭更富有厚重的意蘊感。

  簷廊樑架上兩只螃蟹用大而有力的蟹鉗夾著“毛筆”或花枝,周圍旁襯著浪花、水草和各種魚類,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夾著“毛筆”的螃蟹

  拜亭裏獅子樑托的造型是捲棚獅墩,外表金漆的掉落絲毫不損獅子作為萬獸之王的威嚴感。

  連接著兩根樑架的“書卷”是潮州俗語“千斤力不如四兩堵”的原型代表。“書卷”雖小,但力量無窮,它既能使兩個樑架相連接而變得緊實致密,又能在整體的結構中體現出典雅莊重的美感。

小小的“書卷”

  既有實用價值又有美學價值的木瓜形斗拱,承擔起整個房頂重量的同時又為其他的木雕構件提供了空間。

木瓜形斗拱

  此外,大量的珍禽瑞獸、花果蟲魚、亭臺樓榭、民間傳說、歷史故事、民間生活百態等加以塑造,使之變成一幅幅細膩逼真的木雕藝術品,並安置在樑枋、桁柱及各種穿插構件上,讓遊覽的人們在欣賞感嘆潮州木雕精湛的同時,領略潮州文化的人文內涵和特有的民俗特色。與木雕相輔相成的描金漆畫大都脫落,但殘留的痕跡反而更讓人起了想要深究它的心思。

  潮州傳統建築的瑰寶

  從熙公祠建築群是典型的潮州祠第合璧式民居建築,包含了以從熙公祠為中心的數座祠堂府第。

  無論是厝局、建築用料、裝飾特色,都是潮州傳統建築的代表。

俯視下的從熙公祠

  厝頭和屋脊上點綴著色彩鮮艷、造型獨特的嵌瓷,在陽光的照射下瓷片更顯光澤;而飛簷處的頂端與彈簧連接的嵌瓷在風輕拂過時微微顫動,宛若給這古老的祠堂注入了一抹生命的活力。

图片

  從熙公祠的誕生與磨難

 

  從熙公祠的誕生

 


  從熙公祠的主人,是旅馬柔佛州華僑陳旭年。陳旭年(1827——1902),為清代海陽縣上莆都(今潮安區彩塘鎮)金砂鄉人,因家境貧寒,17歲時出洋到柔佛國謀生,在歷盡開山墾荒的艱辛後,他以販布為業,之後因發現新錫礦受到嘉獎。致富後他結識馬來貴族阿布峇加,並與他結拜為兄弟。1868年,陳旭年成為南洋最著名的富商。隨著陳旭年事業的發達,他逐步重心南移至大規模開發中的新加坡。1870年,陳旭年斥資在家鄉金砂斜角頭,耗巨資興建了“從熙公詞”這座私家祠堂。

  提到“從熙公祠”,就想到遠在新加坡的“資政第”,資政第同样是由陳旭年,於1885年從家鄉潮州市請去工匠並運去原材料,按照清末潮州宅院原樣建成,是當時新加坡著名的“四大厝”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厝。資政第於1974年被列入新加坡國家保留古蹟。

 

  特殊時期,從熙公祠得到保護

 

  在文革時期,很多古建築或古文物在文革時期都被毀壞,但從熙公祠卻在村民的保護下保存了下來。曾經,紅衛兵也來過從熙公祠準備“破四舊”,門口樑上的倒掛花籃被敲碎了一角,旁邊的石雕向日葵有一枝被破壞。

被破壞的石雕

  村民紛紛前來阻攔,並通知兩個幹部前來阻止,幹部許諾說等民兵過來處理從熙公祠,趁著將紅衛兵勸走帶到食堂吃飯時,從村裏叫幾個老師將毛主席語錄抄到紙上,和毛主席像一起貼在門口的石雕上,將其遮擋住;貼不了的地方則是叫民兵挑灰土來塗抹,遮蓋住原本的模樣,讓它變得平平無奇。門口的石獅和石鼓用磚條砌起保護,並在磚頭上貼著語錄,同時緊閉大門,才將祠堂保存了下來。

  真正破壞卻在改革開放初期

  村民費勁心思保存的從熙祠堂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至1982年間,因為缺少專門的管理,盜竊者了解文物的上升價值,祠堂內“立體飛鳳”、“雙龍搶寶”、“飛魚”、“雙鳳牡丹”、“蟹簍”等精美木雕被盜走,只留下一個個空空的卯榫位在石柱上,證明它曾經的存在。

留下的卯榫位

  “前落原來有16扇閃門,拜亭後面大堂原來有20扇閃門,在南下部隊來到潮州時,曾拆下鋪在地上,作為床板鋪上草捆,供軍隊休息用,後來因一些原因,沒有及時收起,後來就也遺失了……”守護祠堂的阿伯緩緩講述著從熙祠堂歷經的風雨。

拜亭後面,是原來閃門的位置

 

  成為國保,再次被盜

 

  從熙公祠作為清代古建築,於2006年6月10日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1月,竊賊再一次“光臨”從熙公祠,他們將手伸向了從熙公祠正門石樑上“雙鳳朝牡丹”和“麻雀戲梅花”這兩塊巧奪天工的鏤空石雕。警方經過緊密偵查,在兩塊珍貴石雕被盜40多天後成功將其追回,讓人噓噓不已的是,這兩塊國寶級石雕在竊賊眼裏僅只值1.1萬元。

石雕被盜走後留下的痕跡

  如今,被盜走的石雕仍保存在博物館裏,等待著專業人士重新將它安裝回原處,綻放曾經的光彩。

  濬彤公祠

  在從熙公祠的南面,還有一座陳旭年為紀念次子江西南康知府陳鼎新而修建的濬彤公祠。

  濬彤公祠

  但因年久失修等多種原因,濬彤公祠主屋已經坍塌,裏面雜草重生,只能透過殘缺的門樓石雕,想象著它曾經的輝煌······

  濬彤公祠的麒麟照壁

图片

  濬彤公祠的失修破敗讓我們噓噓不已,但它並不是個例,不少散落在鄉間的重點文物因經費、技術等多方面的影響,很難做到真正的保護和修復;但我們仍想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濬彤公祠等其他的文物可以重新煥發曾經的光彩。

  或在喧嘩鬧市中,或在阡陌陋巷裏,當你偶然遇見一處古建築,不妨就走進去看看,去品讀那些凝固的文化符號。

  開放時間

  早上:8:30——11:30

  下午:2:30——5:30

  門票:免费

  地址

  潮州市潮安區彩塘鎮金一村

  (導航從熙公祠即可到達)

  (來源:長光里)

-end-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