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門位於揭陽市榕城區進賢門大道西端的中間環島之上。
這裏是揭陽新城區與古城區的交界之處。
因為古時進賢門就是揭陽城門之一。
進賢門城樓始建於明天啟二年十一月,於次年六月落成。是揭陽古城五個城門中最後建成的。
因為它通抵揭陽學宮,取「增進賢士」之意,故名「進賢門」。
進賢門分上下兩部分,下為石築城門,上為三層門樓。
石築城門原為古揭陽城牆的一部分,城牆用花崗條石交錯疊砌,異常堅固。
進賢門城樓首層三進5間,四周配以花窗活牖。
南、北兩側各有一門亭,屋面四周起翹。
上面兩層為八角亭閣。
屋面是八角攢尖琉璃頂,頂部是蓮花。
進賢門建築堂皇壯麗非其它各門所能及,明宋兆禴作記曰:「登斯樓也,極目漁湖,連城而東,環都皆水界,兩河而盡頭,如島在海,如舟在江…… 攬黃岐之秀麗,絜紫峰而崔嵬,鬰地連其久寨…...」
《揭陽縣誌》民國重印版中的「譙樓號角」
舊制樓上設置更夫以施夜柝,當殘月西斜,東方初曝,數聲報曉號角隨晨風傳送全城,故名為「譙樓號角」。是揭陽八景之一。
1937年建環城馬路,城牆雖毀而殘樓尤存。
解放後,縣政府撥款修葺,恢復原貌。修葺後的城樓高20米,寬19米,甕門縱深8米。
1985年至如今,進賢門又多少進行了修葺保護。
1974年香港潮屬工商界組團拍攝的進賢門
七十年代未進賢門夜景
八十年代初期進賢門
八十年代中期進賢門
每次的修繕都遵循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從外形、結構,到每一處細節,包括每個轉角處的垂蓮,都完美如初,栩栩如生。
現在的城樓有了石獅一對,有了花圃,有了進賢門廣場。與古色古香的城樓相映成趣,成了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在2015年12月10日,揭陽進賢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為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於人,或許只是功能性的空間。但倘若加上時間的加持,或許會煥發出不同的味道。
那味道可能是時間的味道,記憶的味道,人情冷暖的味道。
(來源:長光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