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脯,是幾乎每個潮州人都避不開的食物。
而其中,以潮安江東、饒平高堂等地最為出名。
江東鎮因土壤適宜種植蘿蔔,
因此自古有製作菜脯的傳統。
即便在機械化普及的今天,
傳統晾曬依然在這裏隨處可見。
曬「菜脯」,需先墊上稻草或者芭蕉葉、
立起竹編的圍圈。
將洗淨的蘿蔔一層層放置其中,
每一層都需撒上粗鹽。
然後,用石頭壓住,去掉一些澀汁。
隔天,再將蘿蔔取出進行晾曬。
到了傍晚再收回竹圍中。
加鹽,壓上石頭。
如此反複數天,
直至蘿蔔逐漸變色,縮水。
此時,菜脯便算是基本完成。
因為沒有加添加劑,
蘿蔔需放入陶缸中,加少許鹽進行貯藏。
舊時,每家每戶都會有不少陶缸,
專門放置菜脯,供一年食用。
對於潮州人來說,菜脯是真正的可鹽可甜的美食。
除了作為小菜配粥下飯,
鹹水粿、腸粉、炒粿條、蒸魚煲湯……
菜脯的身影不僅遍布各個家庭餐桌,
同樣出現在小攤食肆、甚至高檔酒樓。
鹹水粿
菜脯炒粿條
菜脯煲魚
菜脯腸粉
菜脯蛋
對於潮州人來說,一塊菜脯丁,大概就是最地道的家鄉味。
說起來,也快過年了!
(來源:長光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