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其他信息 > 知潮風 >

鄉下老家的月糕

字體大小: 時間:2021-09-30    来源:未知     作者:Dilin

  秋風起,菊花黃,又是一年中秋到。談笑間,一甲子過去,月亮還是秦時那輪明月,但人非事亦非,感慨萬端。看著親友、學生快遞來的這一盒盒包裝精美的月餅:號稱榴芒味(是否有諧音「流氓」之嫌)的冰皮月餅、星巴克的咖啡月餅、某某酒家著名的七星伴月、各式潮汕酥皮朥餅:紅豆沙的、綠豆沙餡兒的,老香櫞的、老菜脯的、單欉茶餡兒的……徒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廉頗老矣之嘆!

  要是回到半個世紀以前,有這麽多的餅食糕點,那該多好啊!

  於是,穿越時間隧道,回到了50多年以前的鄉下老家。

  我的老家在澄海的海墘南灣村,明朝著名海盜首領(有人也稱「海上活動人群首領」)林道乾建海盜寨的地方。有人干脆就說林道乾是南灣人,林姓倒是南灣村的大姓,村裏的林氏宗祠除了全體林氏統一的大宗祠之外,還有各分支的好幾座林氏祠堂。但未發現有靠譜的文獻資料可以證明林道乾就是南灣人,但他去暹羅南部的北大年港當了港主是肯定了的,北大年港都改稱「道乾港」了。

  林道乾是不是南灣人我就暫時不管他了,因為我從小就住在舅舅家裏,是外婆帶著我長大的。舅舅家在南灣村的寨內(可不是道乾寨哦),外婆是做粿、做月糕的好手,年年中秋的月糕都是她帶著舅媽、表姐等做的。

  在農村裏,做糕幾乎都是 「群體性事件」,厝邊頭尾(左鄰右舍)合夥做。睦鄰關係,親密無間。(攝影:林少珩。地點:隆都龍美寨狀元先生第)

  外婆家的月糕,形式多樣,雖然原材料比較單一,就是秫米和粳米粞(coi3)+白砂糖,但印製月糕的模子很多,除了大眾化的白玉盤一樣的圓形月糕之外,還有各式各樣小動物形象的,如小豬、小狗、小羊、小魚、小雞、小兔、小龜等等,還有花朵和佳果的,如石榴、松籽等等。都是線條簡練、憨態可掬,印製出來的糕十分可愛,捧在手裏,流淌著口水也忍著,真捨不得吃。真佩服那些雕刻木模子的鄉村木工能手,在他們手裏,一塊普普通通的木條木塊,經他們三下兩下的雕琢,就成了一隻隻生動可愛的小動物,或者具有傳統文化意蘊的各式圖案。用老百姓的話形容說,他們就是能「雕花割鳥」的能工巧匠。

糕印:印製月糕的木模子(收藏、攝影:林倫倫)

  圓形的月糕有大、中、小各種尺寸型號,小的只有一只象棋子兒大小,大的有30公分直徑左右,但最多的還是10-15公分左右直徑、像隻菜碟子那麽大的。

  除了秫米粞白糖月糕之外,還有「烏糕」,也叫「烏油麻糕」,就是秫米粞摻和了黑芝麻面和糖做成的。因為黑芝麻麵的分量比例大,所以看起來顏色基本上就是「烏」的,故名為「烏糕」。相對於普通「白月糕」來說,「烏糕」的特點是軟糯而香甜,但不可多得,因為農戶每年中的烏油麻(黑芝麻)收成量很少,專門去買黑芝麻來做,成本太高,普通農家買不起。

澄海烏(油麻)糕

  比「烏油麻糕」更加「奇異」(稀缺,「異」字讀輕聲)、中秋節裏孩子們最希望得到的還有我們小時候叫做 「書冊糕」 的雲片糕。雲片糕因為要細心地、一片一片撕開,就像翻開一頁一頁的書,所以便有了「書冊糕」的俗中有雅的名稱。書冊糕就不是外婆能做出來的了,盡管外婆心靈手巧,但沒有製作設備和技術是不行的,那就只能買了。當然,能有錢去買書冊糕的家庭也不多,所以「奇異」。

澄海隆都書冊糕

  小時候,就知道澄海縣裏的書冊糕數隆都的最好吃,片兒薄而柔糯香甜。後來我到韓山師範學院工作,都年過半百了,才知道潮安龍湖古寨的雲片糕也很好吃,雪片般的潔白而柔軟清甜。據地方文獻資料記載,龍湖古寨的書冊糕是黃美和號首創,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龍湖書冊糕又名「燉糕」,據舖主介紹,製作時,將糕粉拌勻,用滾筒滾壓均勻,放在模子裏壓實,隔水蒸20分鐘,隔天開條切成片狀,再包裝成型。這20分鐘的「蒸」,潮汕人稱為 「隔水燉」,「燉糕」 之名由此而得。

潮安龍湖燉糕

  去年吧,我都年過花甲好幾了,又因為與原籍豐順縣的朋友小聚,吃到了豐順留隍的欖仁雲片糕,其滋味獨特,軟糯香甜而帶有橙味。據朋友介紹,是原料中加了橙糖、欖仁,甚至有些少的梅菜乾。據《豐順縣誌》載,萬源齋雲片糕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留隍始創製作。2015年,留隍雲片糕製作技藝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留隍欖仁夾心雲片糕(留隍的「留」字應該還有「牛耳旁」,但打不出來這個字)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圓月缺,60多個中秋過去,以前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糕點,現在不少人都怕高油高糖,想必銷路就沒有過去那麽好了吧,甚至可能成為了年輕的爹哋媽咪不讓自家寶寶染指的「保留食品」。但對於我來說,鄉下老家留下的味道,至今還是那樣的香甜,一想起來就齒頰生津。外婆從中秋為我保存到寒假的那份用厚草紙包裹著的月糕,雖然上面都長滿了絲蟲,但我至今仍然覺得那是人間最甜美、最令人回味無窮的糕點。因為,那裏面,不只有月糕的甜味,還飽含著外婆、舅舅一家對我恩深似海的愛,承載著濃得難以化開的鄉愁!

  老少同堂,一起動手,其樂融融,鄉俗民風也賴此而得以賡續。(攝影:林少珩。地點:隆都龍美寨狀元先生第)

  (來源:林倫倫方言茶話)

-end-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