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其他信息 > 知潮風

汕尾捷勝有位玩泥巴的老人,專注玩泥五十年!

字體大小: 時間:2021-07-28    来源:未知     作者:秘書處

 
到一個地方旅行,除了欣賞當地的自然風光、品嚐當地的特色美食之外,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也是我們十分關注的方面,尤其是那些常常被人們稱讚為“高手在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這些非特遺產的傳承人,更是我們特別想了解的。在汕尾旅遊期間,捷勝鎮的泥塑便是我們重點了解的非物遺產,而他的傳存人周仲富老人也是我們重點採訪的對象。
 

經過當地朋友介紹,我們有幸來到了周仲富老人的家裏,參觀了他的工作室及他的泥塑作品,同時也對他進行了認真的採訪,他告訴我們,泥塑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傳統雕塑工藝。它是在黏土裏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製成各種人物、鳥獸、蟲魚等泥坯,晾乾後,再施彩繪,這就是泥塑。

 

在他的工作室邊上,我們看到陳列著大量的陶土碎片,他說這就是古時候的捷勝泥塑,其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沙坑文化”遺址曾出土了泥塑物品及碎片,如:陶碗、陶罐、瓦片等。不僅展示了南中國的史前文明,還可以確認捷勝的泥塑的悠久歷史,高超工藝和獨特風格。

他說,捷勝泥塑歷來是汕尾地區傳統泥塑工藝的典型代表。古代中原大量居民的遷入,使海陸豐的遠古文化和中原文化得以產生碰撞、磨合,逐漸形成了獨具海洋特色的多元文化,也促成了捷勝泥塑藝術從款式到內容、風格、形制的逐步形成。

捷勝泥塑因位於捷勝鎮而得名,它的特點是工藝精細,定料十分嚴格。在創作手法上則以簡樸、誇張、傳神為基本特徵,常糅雕、塑、揑、貼、刻、印、彩等藝術表現手法於一體,製作出形象豐滿、生動且具有鄉土文化氣息的傳統工藝品。

捷勝泥塑的工藝品現在主要有兩大類,一類為各種人物造像(包括佛像、神像等);一類為花鳥蟲魚、人物景觀(俗稱“土公仔”)等,比如說當地常見的土嘰咕(如上圖)。
 

周師傅告訴我們,人物造像的形制較大,工藝要求也比較高,按傳統造像要求製作成型,裏面常常會用木材做模型架(現在多以鋼絲做成框架),以五彩加金或純貼金進行裝飾,具有色彩鮮艷明快,“神態逼真、富麗堂皇”的視覺效果。這類泥塑多見於道觀、庵寺、廟堂中,是捷勝泥塑工藝的藝術集中體現。

 

小型泥塑的內容以戲劇人物、神話人物,戲劇臉譜,以及各種飛禽走獸、吉祥品等為主。這類作品形體較小,品種多樣,造型簡練、誇張、明快、流暢。這類泥塑工藝品通常用模子印製或現場捏製,經自然風乾後,進行渲染、配色。色彩以紅、黃、綠、藍等為主,互為映襯,成為百姓家中的陳列品和兒童喜歡的玩具。

 

周仲富老先生一邊認真的製作泥塑作品,一邊慢慢地給我們講解捷勝泥塑的相關知識,他說早期的捷勝泥塑已難以考證,但清朝中期之後卻很清晰,當時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對文化、藝術的需求也隨之增長。捷勝乃至海陸地區普遍的偶像崇拜和豐富多彩的民間傳統習俗,如:春節、元宵、端午、中秋和各種神、佛誕中舉行的廟會。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大量的民間藝術品大受歡迎,不少身懷高超技藝的民間藝人在社戲和廟會間,紛紛用靈巧的雙手捏製泥塑作品出售,既可增加收入,又能展現其工藝絕活。小型泥塑品,可陳設觀賞,又可供兒童玩耍,頗受百姓歡迎。在快樂的節日裏,不少人家每年都要為家中小孩買些象徵吉祥、喜慶的泥塑工藝品。以圖個開心、吉利,同時還能讓孩子了解泥塑藝術及其中所體現的人物故事和歷史知識,可謂皆大歡喜。

 

後來到了鴉片戰爭之後,社會動蕩,民生困苦,尤其沿海地區,更是民不聊生。捷勝泥塑因此曾一度衰落,但仍有何十、周揚、何濤等技藝高超的藝人據此慘淡經營而享譽遠近。後來上個世界六七十年代,因為社會特殊政策破四舊,寺院、神像等被摧殘殆盡,從事泥塑製作的藝人也不得不轉行從事其他行業。這促使捷勝泥塑藝術陷入低谷,大有消亡之勢。

 

所幸的是,這樣的狀況在改革開放之後得到了改善。民間風俗文化和傳統文化藝術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當時粵東地區各寺廟、道觀均得道修復,泥塑造像也隨之興起,於是,捷勝泥塑藝術得以復興。

 

有需求,自然有發展,藝人們紛紛各顯神通,各盡其能,在內容、形式等方面狠下功夫,使各種神佛造像比原來更富有藝術內涵,更加典雅古樸、惟妙惟肖。捷勝泥塑藝術再次聞名遐邇,逐漸成為粵東地區泥塑製作最具代表性的品牌。

 

如今,在以周仲富老先生為代表的捷勝泥塑人的努力下,捷勝泥塑也已為汕尾的著名民間文化,還入選了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也成為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捷勝泥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的作品也在國內、國際屢獲大獎,不但帶出了很多徒弟,而且他的兩個兒子也在他的影響下走上了泥塑的道路,大兒子周貴舟、小兒子周貴彤均成了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們還相繼將這種技藝帶進校園、課堂,讓當地的小朋友從小了解這項民間藝術,為能代代傳承作出各種嘗試與努力。

(來源:汕尾文旅)

-end-

更多>>

同欄目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