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如果你問潮汕人當天日期,他們是不會回答你幾月幾號的,而是非常自然地跟你說,今天農曆幾號,有時記不太清楚,便會以初一十五為基準進行推算。
那是因為,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是潮人生活中重要的日子,信奉神明的人們或到老爺宮,或於家中“拜老爺”。
網絡上常戲稱,“你讓潮汕人六點起床上班,他們可能不太願意,但你讓潮汕人六點起床‘拜老爺‘,他們三點就起來點香了。”
心誠則靈
拜老爺是潮人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錢紙、香油是不可缺少的。走在潮汕街頭巷尾,特別是老爺宮的附近,錢紙攤是極多的。走過去與攤主交流,得知“有的人買多一次可達數百元,有的人買幾張錢紙、三根香也可以。”量力而行,沒有太多的限制,每個人都能夠表達自己的願望。
走近祭拜的人們,傾聽他們祈禱的內容。人們多是希望自己家裏人能夠平安健康,做事順利。當家中有事,人們往往會找神明傾訴祈禱,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腳踏實地克服困難。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大龍香是大日子才會有的,一般是在神明生日或者是“鬧熱”(即社日)。大龍香的製作精良,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潮人非常清楚,好生活是要通過腳踏實地奮鬥獲得的,但這並不妨礙潮人對神明的祭拜,傳統的根難以割斷。
廟宇承載無聲的力量
城隍廟內,懲惡揚善,對人們的道德要求不言而喻。雙手合十,舉頭三尺有神明,潮人有著嚴格的自我道德約束和正確的是非觀。
古詩詞書寫在牆壁屋樑,除了領域古人智慧,還能夠欣賞精美的書法,好學好讀體現在細節處。高掛的竹編油紙燈籠是一項非常精巧的古老手工藝,所題寫的字顯示著必要的信息,這是潮人盼望“闔家平安”的誠心期許,燭光搖曳,明燈映照我心。
樑上的壁畫同樣講述著故事,尹喜求書便是一例。尹喜,《莊子·天下》將他和老子並列,稱為“古之博大真人”。官至周代大夫,時任大散關令,遇老子西出函谷關,求得《道德經》五千言。《道德經》素樸、平易、恬淡、柔順、無爭等特性,默化出潮人包容的性格。
堅定的守護
有廟宇的地方就會有榕樹,周邊的環境也會十分雅致清幽。潮汕地區人們聚族而居,人們要生存就要有水。亞熱帶氣候區的潮汕適合榕樹生長,又需要神明保佑。時間以百年計,漸漸地榕樹也就長出長長的樹鬚。這是歲月的見證,時間的守護。
老爺宮的佔地面積有大有小,並沒有硬性規定。如若是面積較大的,裏面自然少不了養一些動物,龜是極為常見的。龜是長壽的象徵,在老爺宮內安靜地生活著。貓的生活也是極為安詳的,或許有時候會有偷食香油的老鼠前來擾亂老爺宮的安詳,貓是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午後,安靜的老爺宮內安詳的貓,人心也安靜下來。
單從以上的圖片解說,“潮汕人迷信”的片面化標籤或許能更多地被理解、正名。祭神本就是中國傳統習俗,只是潮汕地區、閩南地區等更為熱衷。潮學君認為,潮汕人拜神更多是心靈上的寄託與寬慰,拉開歷史的進度條,了解事物發展規律,你就能明白,為何求神拜佛能成為本地域鮮明的符號。
這是苦難史下的信仰,地處省尾國腳自古便注定是個多災難之地。黃挺老師在《潮汕史》裏統計,潮汕地區單單在明朝一朝就發生嚴重的風災27次,水災38次和旱災21次。生命安全在大自然威力下岌岌可危,生存的本能促使人們“求天放過”。到最近幾年,颱風常與我們擦肩而過,老人家們便會說,潮汕是個福地,有老爺保賀。
還有兵事、外寇帶來的人禍,此處不做具體展開,但從潮州府城內,據說因“僅存三戶人家幸免於屠城之難“而命名的”三家巷“,便可知彼時的生靈塗炭,水深火熱。
潮汕人這一唯心的習俗,反而反映出淳樸、善良、正直、誠信、忠義的特性,不失為一群簡單又可愛的人。
(來源:潮學研習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