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區曾為古老的澄海縣,位於潮汕平原的韓江出海口,自古文風極盛,源於古代隱語、鬥智炫巧的燈謎活動在當地有著較長的歷史,至明清時代發展為極具地方特色的風俗文化。澄海燈謎因此得名。澄海燈謎中保留了宋代臨安“擊鼓猜射”的傳統開猜形式,獨具特色。此外還有“送謎標”“猜謎母”等民俗形式,使用的創作法門達二十余類,謎目有數百種,以其傳播知識、啟迪智慧的功能和獨特的文化價值,深深融入了當地的元宵節、中秋節等習俗之中,成為民間廣泛參與的一項文化娛樂活動,而且歷久不衰。1999年,澄海被評為廣東省“民族民間燈謎藝術之鄉”;2000年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燈謎藝術之鄉”。
澄海燈謎
潮州木雕與浙江東陽木雕、黃楊木雕及福建龍眼木雕並譽為“中國四大木雕”,其歷史源遠流長,造型豐富優美,地域特色鮮明,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潮州木雕形成了精微透雕、結構考究、裝飾華麗、金碧輝煌的藝術風格,並以多層鏤空的構圖著稱,有“雜雜、勻勻、通通”的工藝特徵。
潮州木雕非常注意木雕器物或場景性木雕裝飾的總體設計,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前提下,注意從結構的安排、空間的分割、題材的選擇、色彩的搭配、構圖布局的協調等多方面進行周密設計,講究整體對稱均衡、和諧協調,具有豪華而又莊重的總體風格。總體裝飾主要有黑漆裝金、五彩裝金、本色素雕三種。
潮州木雕
普寧英歌舞是普寧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樣式,它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深受群眾喜愛和推崇,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它起源於人民群眾勞動之余喜習武 (學拳頭),借以消除疲勞、健身壯體,後又在習武的基礎上,根據宋朝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創編了"唱英歌",後代代相傳,發展為南方漢民族優秀民間傳統舞蹈。
普寧英歌舞是一種壯美陽剛的漢族男性群體舞蹈,主要表現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鬥志和英雄氣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普寧英歌舞
(來源:汕頭融媒集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