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蒞潮宰相除了張道濟先生在《蒞潮十四相》仲介紹的蔡新之外,尚有四相,他們分別是乾隆朝的梁國治、道光朝的蔣攸铦、同治朝的左宗棠和光緒朝的張之洞,清代潮汕共來過十八位「國務院總理」。梁國治入潮留墨寶梁國治字階平,號瑤峰,一號豐山,浙江會稽人,乾隆十三年(1748)狀元,授修撰。後以惠嘉潮道臺駐潮。
國治時以書法知名,尤擅行書,在潮期間留下了不少墨寶,潮州民間曾流傳他用金箋紙書寫的行草書中堂聯,今已不可見。但潮州境內現仍有不少他的金石木刻書法作品存世。
乾隆二十四年(1759),潮州韓文公祠重立蘇軾《潮州昌黎伯韓文公廟碑》,便是他親寫楷書上石。
該碑現存韓文公祠內。潮州龍湖寨寨門匾額石刻「龍湖」二字也由國治所書。開元寺內藏經樓也藏有國治乾隆二十四年楷書橫匾「宴坐觀空」。
國治於乾隆四十八年任協辦大學士兼戶部尚書。五十歲卒,諡文定,有《敬思堂集》傳世。
蔣攸铦重視獎拔英才
曾任惠潮嘉道臺後官至宰相的還有漢軍鑲紅旗人蔣攸蔣攸铦。攸蔣攸铦字穎芳,號礪堂,乾隆四十九(1884)進士,才十九歲就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嘉慶十年(1805)累官至廣東惠潮嘉道。
在潮時,他以陶冶人才,獎拔士子為己任。他善於鑒別人才,曾於諸秀才中發現海陽人黃兆榮文才出眾,特予以獎勵。兆榮因之譽望日著,中嘉慶庚午十五年(1810)舉人,後因一病八年,影響了科舉考試,只好謁選授清遠訓導。可惜英年早逝,卒時才四十六歲。兆榮富有詩名,去世後其遺詩由同里著名詩人呂玉璜代為釐定為四卷刊刻傳世。
攸蔣攸铦後於道光二年(1822)累官至直隸總督,協辦大學士,五年拜體仁閣大學士,充軍機大臣管理刑部,諡文勤。有《繩木世齋詩集》等。
左宗棠揮師入潮鎮壓太平軍
清末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同治十二年1873)十月以陝甘總督協辦大學士,十三年七月任大學士,至光緒十一年(1885)七月去世,連任十二年之久。宗棠字季高,一字樸存,自號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舉人出身,三赴會試落第,遂絕意仕進,究心地理兵法,至四十多歲才由後來同為中興名臣的胡林翼敦勸出仕,因平太平軍有功,由知縣累升至封疆大僚。
同治四年(1865)九月太軍殘部康王汪海洋攻佔潮州府大埔縣(現屬梅州市)北勝。時任閩浙總督左宗棠親統大軍駐防大埔縣城花園墩,並派炮船十多艘扼駐三河壩。
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太平軍攻佔嘉應州(現梅州),左宗棠急從大埔馳援,駐松口。十一月,粵軍總兵方耀和提督高連升等分別進攻嘉應州,被太平軍擊敗,左宗棠急忙派兵馳赴三河壩,以扼阻汪海洋進攻潮州之路,並親至大埔指揮,會合福建援軍,大敗太平軍,汪海洋激戰中彈,偕王潭體元率餘部十餘萬退入豐順北溪凹,因山路被挖坑切斷,又遭火攻,終被擊潰。潭體元等將領被擒。同治六年正月二十四日,左宗棠才由潮州班師回福州。
三河壩
轟轟烈烈的太平軍最後火種就這樣在潮州境內被左宗棠撲滅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當年鏖戰之處尚陰雲密佈,人跡罕到。潮州歷史不幸記下了這一慘痛的一頁。
張之洞下令飭建金山書樓
潮州清末的金山書樓,是由清末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時任兩廣總督張之洞於光緒十三年(1887)下令潮州知府方功惠飭建的。
張之洞於是年十二月十四日至潮州巡視,因他一向提倡經史實,看到潮州城的金山書院只是教授應付科舉考試的時文,便命令方知府每年提牌銀(各種營業收稅)一千兩,聘請名師課授經史之學,並飭建金山藏書樓。
光緒十八年(1892)書樓建成,收藏典籍一萬多卷。張之洞還親自用篆書為書樓題匾「小瑯嬛」,取天帝藏書之義,喻該樓藏書之豐盛,善本之珍貴。
廣東汕頭金山中簡稱汕頭金中,前身系創建於清光緒三年的金山書院,為廣東省17所省重點中學之一。學校以其歷史最久、規模最大、設備最優、師資最強而被民間譽為「嶺東最高學府」
張之洞巡潮時還命令方功惠對韓文公祠進行大修。將祠堂左邊的大士庵遷移至山坡,拓寬地界,創建亭閣,並在山麓間架設石橋,方便行人往來,規模宏大,建築雄偉。
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寧津)人。少有大略,博學強記,十六歲即中解元,同治二年中探花(一甲三名),授編修,於光緒十年(1884)四月累官至兩廣總督。
在粵六年,大辦洋務,對廣東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鞏固海防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光緒三十三年九月任協辦大學士,升體仁閣大學士,擔任軍機處大臣,兼管學部(教育部),成為左右政局的樞要重臣。卒年七十三歲,贈太保,諡文襄。著有《書目問答》等書。
湖廣總督張之洞寫字
(來源:行走潮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