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作為一部"高端美食類紀錄片",以獨特的形式向海內外觀眾展示了中華各地美食,也曾紅極一時。但隨著紀錄片的爆紅與商業化,在第三季中《舌尖上的中國》出現一些失真點,如將揭陽市惠來縣的神泉港,寫成了“汕頭 神泉港”。
《舌尖3》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失真點,可能是因為沒有仔細瞭解過神泉鎮的歷史。1949年5月惠來縣全境解放,設立了神泉區;1952年12月,與惠來併入普寧縣;1961年3月,惠來縣建制恢復,設置神泉人民公社······
惠來縣歷史沿革
惠來縣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潮汕地區南部,在秦漢之前屬百越之地,秦漢時屬南海郡揭陽、博羅兩縣的管轄地。直到明嘉靖三年(1524)始置縣,因為縣治設在惠來都,所以取名惠來縣,之後隸屬潮州府直至清末。
圖源/張玿美《惠來縣誌》
民國時期,府制被撤,惠來縣先後由潮汕安撫吏、潮州軍務督辦、潮梅鎮守使管轄。1928年,受澎湃領導的海陸豐革命的影響,惠來縣成立了蘇維埃政府。
圖源/《惠來縣革命根據史略》
新中國成立後惠來縣又曾歸屬普寧、汕頭的管轄,直到1992年,從汕頭析出,劃分給揭陽市管轄。
泉以人顯、城以泉顯
神泉鎮舊時名為神前,由於臨近海灘,此地淡水資源匱乏。在宋代之時,當地人在海灘邊發現了一個淡水泉眼,泉眼竟沒有受到海水的滲透,泉水味甘且取之不盡,成為當地人的生命之源。可謂“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
這口泉水在歷史上還有一段奇緣。在明代時,神泉鎮出現了一位神童,名為蘇福,《惠來縣·鄉志》中描述其道:“五歲不言疑為啞,一朝開言驚鄉人”,蘇福甚至因其才華與名氣被舉薦赴京面見朱元璋,只可惜在回鄉途中不幸病死。
今日神泉
美食
惠來縣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港灣,“到惠必到神,到神必到泉。”神泉港海產品豐富,新鮮的海鮮吸引大量周邊地區的人來此消費,而神泉鎮最為出名的美食當屬爽脆、鮮甜味香的魚丸。
當然,惠來縣除了海鮮外,還有全國聞名隆江豬腳飯。其實豬腳飯的出圈還與韓愈有關,相傳韓愈被貶潮州之時,驅鱷除害、贖放奴隸、延師興學,一位富商為表達感激宴請韓愈,在宴會中,韓愈對隆江豬腳飯的鹵香和肥而不膩的口感大為讚賞,隆江豬腳飯借此名揚四海。
惠來人還喜愛甜食,甜品類與餅食類也極為豐富,其中較為常見的有惠來綠豆餅、靖海豆楫。綠豆餅皮酥,清晰多層、味道香濃酥軟、入口即溶、餡心冰甜。靖海豆楫質軟而不黏牙,香甜濃烈而不肥膩。
傳統習俗
在神泉鎮,每逢佳節,必然會有英歌舞的影子。“神泉英歌”以一百零八好漢為原型,表演內容主要表現水滸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戰鬥豪情和英雄氣概。
每年除夕下午,英歌隊伍邊走邊舞,表演時表演者的吆喝聲、短木棒強烈而有節奏的敲擊聲、以及與之附和的鑼鼓聲營造了一種濃厚的節日氛圍感,英歌隊伍會繞著鎮子走一圈,再到空曠地擺陣型進行集中的表演,英歌舞的表演使整個神泉鎮瞬間有了年味。
既然提到英歌舞,那便再提一下與之類似卻面臨著傳承難題的九鱷舞。九鱷舞表達了惠來人民對韓愈除鱷功績的敬仰,由九名壯漢隨著鑼鼓聲有節奏的舉著九盞鱷魚燈擺陣,表演鱷魚從嬉戲、驕恣、作惡、被驅、懺悔到從善成正果等情節。
九鱷舞也是增添年味的春節、元宵檔節目,但九鱷舞在人氣上無法與英歌舞相比擬,而今也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局面。
有人的地方便有故事,城名與習俗的故事來源的背後都是人們的精神寄託,“神泉”城名二字的來源與蘇福有關,而九鱷舞的來源與韓愈有關,無論是蘇福還是韓愈,當地人都以自己的形式表達對歷史上的名人的景仰之情。
(來源:國際潮學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