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 • 三饒
時間:2021-08-05 来源:未知 作者:柯基
三饒古城地處饒平北部山區,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縣始建,縣治至1952年,歷時475年。
清乾隆《潮州府志》饒平疆域圖 《饒平縣志》載饒平城、衙:“邑地形勝,北枕尊君峰,南禦天馬山,可謂賓主盡美。輪奐軒敞,甲於潮諸屬邑。”城裏又並立三山,山前皆築衙廟:縣衙君中,左文廟,右武衙。城外近環溪林,遠繞群山,畢具氣勢形勝。”
近五百年的縣治,讓三饒積澱了豐富的古城文化,成了文風蔚茂之地。曾有興盛甲三陽(海陽、潮陽、揭陽)的盛事。也讓古城有了“三饒形勝甲三陽(海陽、揭陽、潮陽)”的譽稱。 1953年1月縣城由三饒遷往黃岡鎮,正是未受城鎮大規模建設的影響,三饒鎮的大量古蹟及傳統文化被保留下來。 下面,請跟隨長光伯的鏡頭,走進古城三饒。 三饒樓
三饒樓是舊饒平縣衙門的譙樓。這座譙樓是衙門瞭望的城樓。目前潮州正在重建的鎮海樓,也是當年潮州府衙的譙樓。 三饒樓正後方的尖峰,正是縣志所述之“北枕尊君峰”,俗稱大嶺婆,高727.3米。
三饒樓的古圍牆高約五米。儼然如一座小城。樓深約六丈,寬十來丈,磚券拱形大門,北面朝大堂,門頂嵌砌的石匾額鐫刻“三饒樓”三個大字。樓臺有城堞,瑰麗壯觀。
後三饒樓幾經滄桑,樓廢跡存。在1989年6月重修,1990年1月完工,再現輝煌。原所載的三饒樓石匾也由吳南生所題的木匾代替。 三饒樓西北側,現尚存留的民國建造的監獄,是在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縣時所創建的監獄舊址建造的。
望耕樓 三饒古城琴峰山之巔有一座望耕臺,始建於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為饒平建治第二任知縣張濬所建。 據《望耕臺記》載:“名曰望耕,蓋不忘乎民事也……四畔種松柏杉千株,梅榕桃李蕉榴雜植之。”可見建臺原為關心農事,但也是知縣及內眷閑暇時觀花賞月的好去處。 琴峰山腳,還有縣衙古牆遺址及大量碑刻。 數百年風雨,望耕臺幾度頹圮,至民國末年僅剩臺基。1991年冬重建,翌年春末建成。
孔廟
坐落於大金山麓的饒平孔子文廟始建於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年);由當時知縣楊昱建成;至清順治十二(1655)年,駐饒城總兵吳六奇重建,並擴大規模,原佔地一百畝,成為縣廟之佼佼者。 現僅存大成殿,該大成殿為歇山頂形制,瑰麗壯觀。
如今孔廟大成殿已成為1924年創辦的饒平一中的一部分。饒平一中是饒平縣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完全中學。學校創之初名為饒平縣立中學校,1926年改稱縣立中山中學,1927年改為縣立第一初中學校,1942年秋設立高中部,定名為饒平縣立第一中學。
琴峰書院
琴峰書院坐落於三饒城東的大金山,不定名為“大金山書院”,是因為當時潮州府已有“金山書院”,故以縣衙後的琴峰山命名。 清末,廢科舉、興學堂,琴峰書院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為縣立學堂;1921年又改為饒平縣立第一高等學堂;解放後則改為三饒鎮小學,再改為三饒鎮中心小學至今。
現在的琴峰書院古蹟,坐落於三饒中心小學之中,已經成為三饒中心小學的一部分。 城隍廟
“饒平城隍大過府”,指的就是三饒城隍廟。 佔地面積近11畝,包含了四主殿、東西廳及左右廊廡、前殿活動式戲臺、後花園古戲臺,其規模之大,堪稱粵東城隍之冠。
三饒城隍廟興建於明朝弘治六年(1493年),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明清兩朝,城隍廟歷經多次修繕,香火十分鼎盛。不過,隨著歷史變遷,城隍廟的命運也漸漸發生了變化。解放後,這座古建築連遭厄運,不僅廟內神像陸續被盜,木樑上的金漆木雕也悉數被剜走,廟內文物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現城隍廟已經進行重修,整座建築群的屋頂均為硬山頂,樑、枋和木瓜鬥拱等木構件雕刻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為研究明末清初建築及其裝飾提供了重要實例。
三饒城隍廟中堂東西側置立有韓文公神像、祖師爺神像、安濟聖王神像,與潮州府城的文化信仰息息關聯。三饶城隍庙中堂东西侧置立有韩文公神像,以及祖师爷神像,以及安济圣王神像。与潮州府城的民间信仰息息关联。
日慶居
你可能對日慶居很陌生,但你一定聽說過莫二娘和李老三《柴房會》的人鬼故事。潮劇傳統折子戲《柴房會》中,吳二騙取莫二娘積蓄和感情,到三饒建了豪宅“日慶居”,致莫二娘含冤而死陰魂不散,李老三在柴房中仗義將莫二娘的鬼魂用雨傘帶至三饒日慶居報仇,之後莫二娘的鬼魂仍居日慶居將吳家鬧得六畜不安。吳家請法師到家驅鬼淨屋,法師把鼓打破了,二娘的鬼魂仍不願離去,故該屋被稱“打破鼓”。 其實日慶居是座充滿了煙火氣的傳統潮州民居
正座三廳二天井,前有圍牆屏障,左側開旁門,門額書“日慶居”。
廳堂樑柱精緻,斗拱交錯,後廳略高,氣勢不凡,兩側有直巷及排屋,後面依山勢用石砌成“後花臺”,整座渾然一體。
日慶居是清初建築的佼佼者,雖歷經數百年,仍可看出昔日輝煌。 三饒宗祠 潮汕地區每個鄉鎮都有大量的宗祠,三饒也不例外,這裏的宗祠規模大型,各具特色,映射著三饒曾經的輝煌。
有創建於乾隆年間的涵蓋整個潮州府的“潮郡張氏大宗祠” 創建於明朝中葉,正廳有頗為罕見的麒麟古壁畫的劉氏大宗祠
建於清康熙年間的黃氏大宗祠,原本有大量精美潮州石雕構件,在特殊年代中被大量破壞,但從殘存的構件中仍能看到石雕的精緻程度。 三饒中還有另外一處黃氏宗祠,原為饒平武衙,民國時由鳳凰華僑黃國勳購地出資興建,該黃氏宗祠門樓肚彩畫頗具特色。
極其珍貴地保留了明代建築結構的詹氏大宗祠,是難得的研究潮州明代建築的好去處。而且這裏還是饒平農民自衛軍的訓練班舊址。
城區中還有另一處曾經被當作幼兒園的詹氏宗祠
邱氏彩燈祠,同建於明代,有別於其他祠堂,沒有晉香火放置牌位,而是用於製作大型屏燈而建造,故名“彩燈祠”。1926年中共饒平縣支部在該祠召開黨團聯席會議。
鎮區中還有林氏、翁氏等很多大宗祠 鎮區之外,也有不少宗祠值得一看,鎮區東側的河口村,就有充滿了文革色彩的立勳公祠
客家圍龍屋結構特點的林氏宗祠 三饒的宗祠還有很多很多…… 文明塔
文明塔在三饒鎮南方河門山即繡衣嶺之上,塔高五丈,基圍五丈六尺,由青條磚砌成。西北面開著一個石框門,朝向古城,頂端為葫蘆塔剎。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由饒平縣令王益聰建成四層,相隔十年後的康熙四十七年,再由縣令郭於藩和邑中紳民續建而成。這塔的兩側有一副門聯:文光已授青藜杖,科第聯綿報士心。
八角宮 位於潮州市饒平縣馬崗村的崇政廟,為三重簷攢尖頂式建築,因廟有八角又俗稱八角宮。
古廟始建於清雍正十年,道光年間重修,1966年被毀,1987年再重新修建,1994年完工。近兩年內又有一次翻新。廟中供奉的崇政王是饒平一帶流行的地方性神明。
到八角宮中一定要擡起頭,才能看到廟內精緻的八角藻井,據傳廟中有99個斗拱。
道韻樓 道韻樓,俗稱大樓,是世界上最大的八角形土樓。位於南聯村,始建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萬曆十五年(1587年)完工,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 目前道韻樓正在大規模修繕中。 道韻樓以“古、大、奇、美”著稱,整座樓呈八卦形。道韻樓內部有雕樑畫棟、倒吊蓮花、壁畫、雕塑等,是歷史、文化、民俗等的觀光勝地。 2006年5月25日,道韻樓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韻樓
饒平有三座最大的土樓,新韻樓就是其中之一。道韻樓是最大的八角形土樓,上饒的鎮福樓是最大的橢圓形土樓,2006年最大的圓形土樓新塘浮水蓮花樓僅剩的基礎被“碧利斯”沖洗殆盡之後,新韻樓就已經是世界上的最大正圓形土樓了。
新韻樓位於三饒南新村。遺憾的是它也並非是文物保護單位。且外圈倒塌過半。
裏秀樓
裏秀樓坐落於青山綠水之中,周邊基本沒有現代建築物影響土樓觀景的完整性,非常難得。
向江樓 三饒有最大的土樓,也有最奇的土樓。 在鳳嶺村,就有一座建於清初的獨一無二的五角土樓——向江樓。 據《饒平縣志》記載,至2005年三饒共有47座樓寨,但其中尚完整的也僅剩下8座。這十幾年來,由於很少有人在土樓中居住,它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在加速倒塌之中。
三饒除了擁有大量的古蹟外,這裏也是座充滿了風土人情、人文氣息的小鎮。
這裏交匯著各個時期的建築
交匯著各種信仰
這裏還有著潛在的網紅打卡點: 讓普通人秒變姚明的石門斗,或是可以深造一番的深造巷
短短的一天多時間,長光伯並未能走盡三饒的每個角落,還有很多很多亮點等待你去發掘。 雖然呆的時間不多,但長光伯卻幸運地在三饒拍到了美麗的晚霞。 下面,就請你鎖定屏幕,旋轉手機,欣賞華燈初上的三饒全景。
附:2005年之三饒全景
照片來源:2005年《饒平縣志》
攝影:沈煥武 資料參考:《饒平縣志》、《饒平印記》 圖文協助: 雲落溪墘 鳴 謝: 黃外浩 (來源: 長光里)
-end- |
- 上篇:儒風開海嶠 書聲傳千年
- 下篇:文化為核,讓潮州工夫茶香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