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各市縣地名居然是這麼來的,太好玩了
時間:2021-08-30 来源:未知 作者:國際潮團總會
汕頭——“沙汕之頭” 別稱“鮀城” 這是一座有內海的江河密集型半島城市 被《舌尖上的中國》導演稱為: 中國美食的一個寶貴的孤島 是蔡瀾所說“食在廣州,味在潮汕”裏的汕 也是誕生亞洲第一位米其林三星廚師的地方 總之,來這裏旅遊的人一般就奔著一個字:吃 “汕頭”原來叫“沙汕頭” 汕是一種設在海邊捕魚的柵欄 因为有很多沙子… 後来城市建設起來沙灘就不見了 所以,沙呢……就跟著不見了 那“汕頭”為什麼也稱為“鮀城”呢 是因為“鮀(tuo)”是一種魚 叫“鯊鮀”,也叫“吹沙魚” 牠們的嘴巴裏會吹出沙子來
汕頭7大區: 金平區:由原金園區和升平區各取一字合併而來。 金園區前身是由原金砂區和原公園區各取一字合並而來,取名金砂是因沿海多細膩之金砂,升平區緣起汕頭老街區升平街(民國時期汕頭核心街區由“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鎮邦”組成)。 龍湖區:因境內有龍湖溝而得名。 澄海區:據《郡縣釋名》:“取海寧澄清之義也。”澄海的樟林古港是潮汕人下南洋的出發海港,澄海之義即“澄清海氛”、“海宇澄清” 。 潮陽區:與海陽(今潮安)同意,因地處我國大陸之南 大海之北,所以稱為“潮陽”。 潮南區:2003年,汕頭市以練江(潮汕三大江之一)為界,將原潮陽市以北改稱潮陽區,原潮陽市以南改稱潮南區,因此新的潮陽區有了新的內涵,即練江水以北稱“潮陽”,練江水以南稱“潮南”,潮南同時還有潮陽南部的意思。 濠江區:“豪”本指背部長有刺毛的野豬,轉義指“刺”。“水”指“護城河”。“水”與“豪”聯合起來表示“底部安放有竹刺的護城河”,濠江區目前仍保留著中國最袖珍的城寨達濠古城。 濠江區是由原達濠區與河浦區合併而來,從兩者各取一字叫濠河或濠浦都不好聽,所以還是稱濠江。其中河浦區的來歷是,因近海地帶俗稱浦,北臨濠江,所以最早稱濠浦。後因村西有河,濠與河方言諧音,所以後來又稱河浦。 南澳縣:以深澳來屬,有南澳山在海中,縣名由此而來。海邊曲折處可停船的地方稱“澳”,南澳山是南海中可供船隻停靠休息的海山之一。
汕尾——“沙汕之尾” 汕同“汕頭”的汕同意 都是用於設柵薄捕魚的工具 汕尾這個年輕的市名 當時是對標省第二大城市汕頭的 而海陸豐經濟最好的地方恰恰是海豐縣汕尾鎮 所以剛好來個“潮汕尾”對應“潮汕頭” 然而,它的別稱“海陸豐”也很出名 “海陸豐” 意思大概就是“海上和陸地上的資源豐富” 海上資源當然是魚呀 這裏的“漁業產值居全省之首” 有道是“天上雷公,地下海陸豐” 海陸豐人一直展示一種雄猛、彪悍的海洋印形象 事實上,海陸豐人中有不少是古代軍人後代 雖然與傳統潮汕地區同語同文,但因遠離潮州府城 連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人對海陸豐都不是很了解 這裏曾出過被毛主席稱為“農民運動大王”的彭湃 誕生了中國最早的“蘇維埃政權”——海陸豐革命根據地 出了粵軍之父兼總司令陳炯明 (陳炯明創建了嶺南大地第一支現代軍隊)
汕尾4大區: 城區:汕城區不好聽,但又不好改名稱紅海灣區… 海豐縣:自古是海產豐饒的地方,東晉咸和六年(339年)置縣。取“南海物豐”之意為名。據《惠州府志》:“海豐,亦稱南豐,以大海在邑南故云。”又據《嶺南雜記》:“海豐,水族甚多”。 陸豐市:唐析海豐、陸安置縣,從兩個名中各取一個字而來,恰好與海豐相對。 陸河縣:1988年取陸豐縣河田、河口等6鎮置陸河縣,取陸豐及新縣城河田首字命名。
潮州——“潮水往復之城” 別稱“鳳城” 古時潮汕地區(潮州府)很多地方還在海底下 近靠南中國海的潮州府城(湘橋) 經常受潮水往復沖刷 所以稱“潮州” 而潮州的北面有座山叫“鳳凰山” 相傳有只鳳凰很神奇 牠生出來的兩個蛋 孵出了兩個美少女造福人間 人們為了感謝兩位美少女的恩澤 於是把此山稱為“鳳凰山” 而潮州便一直被稱為“鳳城”
潮州3大區: 湘橋區:因境內有中國四大名橋之一“湘子橋”得名,一種說法是:湘子橋是韓湘子攜八仙共建,另一種說法是:湘子橋是為紀念韓愈之侄孫韓湘子。 潮安區:古稱“海陽”,與“潮陽”同義,即海潮之北謂之“海陽”、“潮陽”,兩者與揭陽並稱“潮汕三陽”。因為和山東省海陽縣同名,所以在民國初期“海陽縣”被改為“潮安縣”,取“潮州安寧”的意思。 饒平縣:元末明初,社會動蕩,移民暴增,朝廷幾經推敲決定從海陽、揭陽劃出塊地新置一縣,取意“富饒永不瘠,太平永不亂。”
揭陽——揭嶺之南,山之南謂之陽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 秦軍在揭嶺以南設立戍守區,稱揭陽戍守區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揭陽縣 史定出任首任縣令 這便是潮汕地區歷史上第一個出現的縣 東晉成帝咸和六年(331年) 朝廷又把揭陽縣給廢掉 直至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又設揭陽縣 成為繼海陽、潮陽之後的潮汕第三縣 自宋朝以來,揭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 各色名家巨匠層出不窮 此地歷來水系發達,河網縱橫交錯 古城形成了“五門三窖二十四巷 四浦百橋五八池”的水城格局 小橋臥波,榕竹蒼翠 故有“浮水葫蘆”、“水上蓮花”之美譽, 是明清時期僅次於廣潮的省內第三城
揭陽5大區: 榕城區:古榕廣布之城 。 揭東區:因地理位置位於古揭陽縣東面。 揭西縣:因地理位置位位於古揭陽縣西面。 普寧市:析自古潮陽縣,明朝後期,潮陽縣西部移民人口暴增,位於潮陽縣最東部的縣城鞭長莫及,所以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分置普安縣。萬曆年間改安為寧。取意“普遍寧謐”,既是人煙稀少之寧靜的意思,也表達出想要太平安寧的意思。 惠來縣:與普寧情況類似,潮陽縣西南部人口暴增且海患不斷,為便於管理,明嘉靖三年(1524年),以潮陽縣之惠來都起的縣名。 (來源:嶺南文史) -end- (責任編輯:國際潮團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