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其他信息 > 覓潮食 > 潮州市

《粵菜師傅·四海同享——中華料理潮州菜》記錄片之甜粿

  由廣東省僑辦指導、潮州市僑務局與潮州市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拍攝的16集僑鄉美食紀錄片《粵菜師傅·四海同享——中華料理潮州菜》正式與觀眾見面。《粵菜師傅·四海同享——中華料理潮州菜》紀錄片以「美食+故事+人文」的紀實方式進行拍攝記錄,從美食的製作再到背後蘊藏的歷史文化,從潮州到海外節俗、食俗延伸等,將鄉愁味道與歲月記憶融合貫通,以見人見物見故事的方式讓海內外觀眾走進潮州,領略潮菜之鄉的僑鄉潮味,追尋潮人故里的文化根魂。

  第1集  潮州人无节不粿一一甜粿

  甜粿,形似滿月,寓意團圓,它不僅是一種傳統美食,更是海內外潮籍鄉親一抹揮之不去的鄉愁。漫長歲月中,甜粿已經與拼搏、感恩、堅韌等潮人特質融合在一起,永遠讓人難以忘懷。

 

  在潮汕地區,逢年過節做粿、吃粿的風俗世代相傳。其中,甜粿歷史悠久且風味獨特,深受當地人的喜愛。至今,潮汕各地仍會在傳統節日做甜粿,用於祈福、饋贈親友。甜甜的粿不僅是一種傳統食品,更是海內外潮汕籍鄉親一抹解不了的鄉愁。

  「舊時每逢蒸甜粿都要一整夜不睡覺,每一兩個小時注意往蒸籠加水,保持蒸籠不會乾燒,爐火不停蒸24小時,才能做出美味的甜粿。那經歷至今難忘。」歸僑人士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自己想吃或是想贈送親友,上哪都能買到甜粿,方便多了。潮汕地區是著名僑鄉。早年,潮汕人移居海外創業,出洋乘坐的紅頭船可容數百人,載貨幾百噸,每年九十月間,乘東北信風出發,順風一個半月即可抵達暹羅(泰國)。甜粿不易變質,因而成為潮汕人出洋謀生時在船上的必備充饑食品,更承載海外僑胞對家鄉的記憶。蒸製一籠甜粿,至少需要5公斤以上的糯米粉和適量白砂糖。將糖沖成糖漿水放涼後,與糯米粉攪拌成糨糊狀,然後在蒸籠裏墊上腐膜,將糯米漿倒入,用旺火蒸10到24個小時,通過長時間蒸煮,讓原本白色的糯米漿變成茶色的甜粿。甜粿可以冷食,也可以熱食。冷食用紗線牽拉切成小片即可食用。熱食沾蛋液煎至金黃色,香酥可口。

  現在有些商家將原來直徑60厘米的傳統甜粿,改做成直徑10厘米的小甜粿,既可以縮短蒸粿時間,又方便攜帶和饋贈親友。還有些商家對甜粿進行創新,加入純鮮橙汁製作,淡淡的橙香味甜而不膩。

  《本草綱目》中記載:「糯米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泄,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潮汕人用糯米製成的甜粿既是美食,又有助於暖脾胃。甜粿是留存在潮汕人味覺裏濃厚的文化印記,成為連結海內外潮汕人的親情紐帶,香飄海內外。

  (來源:潮州統戰、人民網)

-end-




 

(責任編輯:國際潮團總會)